阻止 渺小 火警 管理
抖擻 選舉 檢討 綑綁
上述八個詞語,有甚麼共通的特點呢?
答不到不要緊,本來就預算閣下答不到的。在揭曉這個問題的答案之前,倒要先說說中國文字的聲調,也就是所謂的平、上、去、入。
古人要寫詩填詞,必先要去學會分平、上、去、入,倒是今人幸福,許多專業填詞人寫詞累百上千,卻仍未知道甚麼是平、上、去、入。筆者認為,學會分中國文字的平、上、去、入,對寫作絕對有幫助,是以也望各位創作人不要輕視這些看來很枝節的東西。
回頭答答上述那個問題罷。
上舉八個詞語,每一個字都是上聲字(上聲的「上」應讀如「上落」的「上」)。上聲字的特點是讀來仿似有一種阻力阻止我們讀下去似的。
很奇妙,「阻止」本身就是全是上聲字,中國文字很多時在讀音裡竟已有感情上的暗示。當然這其實也是有其遠因的,如某些語言學家和文化人類學家所指出:「幾百萬年以前,我們祖先的叫聲系統跟現代黑猩猩的叫聲系統或許沒有太大的差別──即都在某一事件發生後立即發出有一定意義的叫聲。」也就是說,人類語言的最初發生形態是音義的結合,即語音與意義的合體。
再說回來,又比方說「美滿」,那是很難達到的,阻力很強的,因而兩個都是上聲字。
「顯淺」呢?歌詞要寫得深入淺出最難,是以「顯」和「淺」都是上聲字。又例如「擁有」,人生在世,失去常比擁有容易,所以「擁有」的讀音正是難讀的上聲字。
其他會令你有所領會的全上聲詞語還有「理想」、「影響」、「苦戀」、「勇敢」、「保守」、「譜寫」、「好景」、「婉轉」、「豈有此理」、「我手寫我口」……
說罷上聲字,也說說入聲這種僅保存於中國南方地域的字音罷,它短促的音節,使聲情特別「激越」、「活躍」,呵!呵!「激越」、「活躍」就正好是全由入聲組成的詞語。讀一讀接著的一些全由入聲組成的詞語,相信閣下(尤其是廣東人)又有另一番體會吧:
活力 活潑 雀躍 悅目 熱烈 熱切 極樂 積極 值得 獲得 得着 得法 節目 樂曲 節拍…
結束 急速 急迫 倏忽 劇烈 即席 即食 立刻 直達 劃一 落實 發出 發覺 忽覺 接觸 物色 陸續 霹靂 淅瀝 濕滑…
克服 摘錄 節約 涉獵 筆觸 筆跡 筆法 筆錄 筆直 法律 國籍 閱歷 學歷 學術 業績 積蓄 鐵甲 雪白 傑出 出色 目錄…
末日 揭幕 落幕 結局 曲折 目的 得失 失職 失策 失色 失業 失足 失落 沒落 薄弱 不足 侷促…
決絕 執着 木訥 激烈 拙劣 矚目 獨特 肅穆 突兀…
俠客 劫殺 肅殺 殺戮 撲滅 熄滅 滅絕 革職 壓抑 壓迫 遏抑 抑鬱 哭泣 揭發 突襲 襲擊 切割 插入 入獄 碧血 喋血 浴血 截劫 服毒 惡毒 毒辣 黑幕 屈折 屈辱 屈膝 削弱 白吃白喝…
那麼,由平聲或去聲組成的詞語又有甚麼富於趣味的地方呢?筆者倒覺得也該留一點空間讓讀者自己去發掘好了。
以下,筆者要談談中國文字字音所蘊含的另一些情感暗示。這種情感暗示乃是寄寓在字音的聲母和韻母之中的。
粵語的聲母,可分成六類:
雙唇 b p w m
唇齒 f
舌齒 d t s j ch n l
舌顎 y
舌根 g k ng kw gw
喉頭 h
先來看看「舌根」、「喉頭」類的聲母所組成的詞語:「機警」、「剛強」、「雄厚」、「危險」、「艱巨」、「幾許」、「關口」……它們的語詞意味相類,而想不到聲母也相類。
又如雙唇類的聲母,b、p在語音學上屬「爆發音」,w則是一種磨擦很輕的擦音,於是由這些聲母組成的詞語多是外張的、壯美的,如「磅礡」、「澎湃」、「宏偉」、「彪炳」、「叛變」、「標榜」、「批判」、「維護」、「橫禍」、「榮獲」……不過,m屬於雙唇鼻音,發音較暗濁,所以純由m聲母構成的詞語,其色彩便變得暗淡,如「微妙」、「迷漫」、「綿密」、「冒昩」、「渺茫」、「磨滅」、「麻木」、「盲目」……
我相信,每個人對字音的感覺都不同,所以,我常建議跟我學填詞的學生,想要領略某一聲母所寓寄的情感,最好便是把全由這個聲母構成的雙聲詞語反覆誦讀一下,務求做到聲入心通(下面將要談的韻母亦一樣可以如此)。
寫到這裡,不禁想起古代女詞人李清照所寫的一首《聲聲慢》: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
三杯兩盏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着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你看,整首詞九十七個字,屬「舌齒」音的字卻佔了六十三個(即塗了橙色的那些字),似是有意以此加強表現內在的憂鬱,悵惘。她這種作法,歷來也深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當然,當代詞人要是這樣的刻意去利用每個字的聲母來加強表現內在情感,未免鑽牛角尖,走火入魔。個人的主張是,在某些關鍵的詞句或主要的段落上,不妨細細推敲聲情以追求完美。
中國文字的字音,除了聲母,還有韻母。這一方面,個人就覺得當今的詞人並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那些寫詞不押韻的不必說了。即使肯押韻的,也常見是寫兩句就轉一次韻,似乎並不知道押韻也有一定的表情作用,不宜隨便轉韻。又有些人,認為押韻押得密就是好,這實在也是誤解。
其實,韻位繁密,往往寓示情緒的激動或是節奏的活躍;韻位稀疏,則象徵情緒的舒緩;至於轉韻就等於情緒的轉換,或者說也相當於音樂上的轉調。
簡單來說,粵語的韻母有如下的感情基調:
韻類 |
字例 |
感情基調 |
開口o,a,e尾 |
歌(go)麻(ma)車(che) |
開朗 |
齊齒i尾 |
支(ji)微(mei)齊(chai)灰(fui) |
哀 |
合口u尾 |
夫(fu)交(gaau)流(lau)奧(ou)妙(miu) |
愁 |
鼻音n尾 |
真(jen)元(yuen)山(san)先(sin) |
蒼茫 |
鼻音ng尾 |
東(dong)江(gong)陽(yeung)青(ching) |
雄壯 |
閉口m尾 |
侵(chem)添(tim)衫(sam) |
深沉 |
入聲p,t,k尾 |
葉(yip)月(yuet)屋(uk) |
激越 |
要注意的是,在同一類韻母裡,要是開口度不同,感情基調也會有微小的差別。且以收ng尾的鼻音韻母為例,在粵音裡共有七個,若依開口度由大至小排,會是:
鵬(paang)騰(tang)汪(wong)洋(yeung)鄭(jeng)成(sing)功(gung)
論聲情,「鵬」、「騰」兩個開口度較大的韻部就會比「成」、「功」這兩個開口度最小的韻部的色彩明亮得多。
因此,要是你寫哀愁的歌詞而押了「歌」、「麻」、「車」這一類感情基調開朗的韻部,那麼歌詞的內在感覺不太恰當,難於諧合。故此,注意韻母的感情暗示,是很有必要的,絕不是鑽牛角尖。
後記:這篇文字原本載於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的會訊,看看刊物的出版日期,竟是十年前,筆者也驚訝於原來在十年前已對文字聲韻有這樣的認識,事隔十年,當然又多添了不少新見識,所以,在轉貼這篇文字時,都給補上了。又,原來的標題是:「有『情』文字」,現改為「有『情』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