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增值」與「盈利警告」之類

3061阅读 21评论2006-11-02 黃志華
分类:

  

 

 

  今天讀陳雲先生的專欄鴻文,續談他的「香港文字學」,說到「資源增值」,其實就是無酬加班,或一人兼管數職,或幾個部們削減人數,精簡工序後,壓縮為一個。學校兼備託兒、補習、家教甚至防止自殺之職責,即叫「資源增值」。

 

  增值增值,以至連個人進修都不再叫作「進修」,而稱之作「自我增值」,一切都是利益先行,也一切都最緊要「好聽」、「啱聽」。例如明是減少,要叫「負增長」,抬高售價是「價格進取」……

 

  所以,寫字樓後生喚作「辦公室助理」,傭人的新鮮美麗名堂曰「家務助理」,但教師不知何時自稱為教育工作者,大抵都和藝術家自稱藝術工作者、作家自稱文化工作者那樣,是謙虛。娼妓倒也樂得有個好聽一點的稱呼:「性工作者」。此外,崇洋風氣始終仍在,於是開口閉口CEO,「總裁」一詞已被消滅了。

 

  讀陳雲先生的條陳縷析,才如夢初醒。可憐,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只是,偶然才會清醒一下,好像這一兩年裡,每在財經消息裡看到「盈利警告」(意謂盈利可能會低於預期甚至可能完全沒有盈利)一詞,便覺卻刺眼,其構詞方式甚有問題,可是看來已經成了財經界的通用語,抗議無效。

 

 

 

 

 

 

 

 

 

 

 

  

上一篇:說王靖雯《討好自己》(1)
下一篇:《雪狼湖》後說(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