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歌評往事(68)

1235阅读 0评论2006-11-18 黃志華
分类:

  

 

 

  回想起來,1982年是頗多喜悅的一年。先是認識了「香港業餘填詞人協會」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搞比賽。賽後,想不到自己的事業也有較好的發展,是年八月,進了《香港商報》做事,是娛樂版的助理編輯,這自然比原先所幹的中文植字更適合自己(相信新一代也不知道甚麼是中文植字了)。

 

  同年十一月,香港業餘填詞人協會改選,又逢大變。

 

  這個會畢竟是業餘組織,人才流失問題頗常見,也只不過剛搞完比賽,就已有不少人各奔前程,在會裡消失。

 

  也許是協會的朋友知我剛返報館的新工作,對宣傳協會可能有幫助,動議選我為主席。我嚇得面青,自知並非領袖人才,坐上主席位,怕對協會不利,於是連聲拒絕。

 

  但是,拒絕無效。最終還是給推選為主席。事實既成,也就只有悉力以赴。不過,始終肯定這個位子是不適合自己去坐的。一次,《香港商報》的娛樂版主編也知我做了協會的主席,我訥訥的道:「是蜀中無大將!」

 

  做這個主席,真是有助於認識圈中人的,並間接有助於我的歌評生涯。猶記協會新年度開始,我便一連搞了三個講座,一次是鄭國江主講的,一次是卡龍葉漢良主講的,還有一次是由樂評人羅鏘鳴(他當時用的筆名是「周慕瑜」,甚至還以這個筆名替歌星填了好些歌詞,1984年,他移居加拿大,在《成報》由「周慕瑜」寫的樂評專欄,由我繼承過去,可是《成報》的主編不想換筆名,無論誰接寫那個專欄,都要叫「周慕瑜」)主講的,也是這期間,才開始跟鄭國江、卡龍、羅鏘鳴有更多的交往,不過,與他們三人的關係,只有羅鏘鳴讓我感到無拘無束。

 

 

 

 

 

 

 

 

 

 

  

上一篇:鄭國江與詞會──歌評往事(69)
下一篇:但願「夕三百」不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