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得意》這闋廣東音樂,凡喜歡唱粵曲及喜歡聽廣東音樂的人,相信都很熟悉;這闋樂曲創作在前二十年左右,迄今仍為人們所喜唱喜聽。
筆者為了想了解廣東音樂在內地的大概情況,特地拜訪這《春風得意》的作者,粵曲名家梁以忠先生。
略為寒暄,梁先生即以清茶香煙奉客,話題開始在《春風得意》這闋廣東音樂的創作的時候,創作過程,及一些有關背景上,得到主人盡可能地詳盡相告(關於《春風得意》的介紹,將有另文詳談)。話題轉到他這次旅穗演出的觀感。
梁先生是這次「香港音樂家旅穗歌樂演出團」的副團長,他向筆者津津樂道遊穗演出的觀感,特別是這班名歌手在演出時,那些聽曲群眾的熱烈場面,使他的心情非常激動:因為他從事音樂工作有四十多年,都是埋頭苦幹地去耕耘,演出的結果,只能間接地得知於事後,很少立刻得到反應,更談不上聽眾們鼓掌要求重奏、重唱了。而這次演奏的結果,很多樂曲、歌唱都為了聽眾們的熱烈要求下重奏、重唱的,掌聲也異乎尋常地響亮。這些當然由於團員們藝術上的高妙精湛;也可見到粵曲粵曲在內地是何等受到歡迎,受人重視。真正達到唱曲者與顧曲人彼此之間心脈相通的境地。
梁先生在讚嘆廣州聽曲群眾擁護熱烈之餘,談及他的代表作《春風得意》,因為廣州出版界曾經把它發表出版,很意外地由出版人方面送他二十八元稿費,這件事使他非常驚訝,想不到差不多有二十年的舊創作,到了廿多年後的今天尚能受到重視,而且還保有權益。同時,他更特別提起廣東音樂不但在廣州,在全國各地都為音樂愛好者所喜愛,並作為優秀的民間藝術看待;據悉在全國各地的樂人都以懂得演奏廣東音樂為榮,廣東音樂變成為中國民間音樂的主流,反顧此間情形,實有天淵之別。有些明明是喜歡聽廣東音樂的人,當他們到唱片公司購買廣東音樂的唱片,卻靦靦腆腆的,惟恐別人會看輕他,認為他欣賞能力低下,真是一個畸形的現象。。
梁先生相當健談,在言談間,吐詞用語,有儒雅之風,他對於筆者提的問題,均解釋得惟恐不詳盡。梁先生除了通常的音樂演奏工作外,又兼中勝唱片公司及新聲唱片公司的事務。筆者曾提議有關廣東音樂唱片出品方面,除曲譜外對於樂曲演奏者,樂器性能特色,樂曲內容背景等,應該印載於說明書內,以作介紹,這樣會幫助欣賞者的多方面了解,藉以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
梁先生的千金,就是歌樂界的梁素琴小姐。她不獨能詩文,且常執管臨池,練習書法,文化氣息很濃。梁先生的夫人張瓊仙女士,是一位名馳藝苑的女花腔名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