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國沾長篇(33)

2259阅读 28评论2007-06-22 黃志華
分类:

 
  畢竟,一個人是勢單力薄的,再半年多,這個「非情歌運動」便變得無聲無息,連盧國沾自己也不提這事了。想起盧國沾當時的一首非情歌《然後……》(盧冠廷曲兼唱):「……來日再爭先,誰人話瘋癲?然後兩家罵到陣前。然後是怨蒼天,還是謝蒼天,天邊朗月一樣頭上掛,軌跡照舊不會變!」
 
  盧國沾的「非情歌運動」,第一役是《螳螂與我》,一首描寫難民奪海而逃的歌曲,帶點反戰味道,除了有幾句句子較煽情,整首詞實在堪稱佳作:
 
                毀了村莊,我只有遠走他方。

                燒了田園,我最終只有流亡。

                萬里飢荒,不足養一隻螳螂!

                千里烽煙,牠只有跟我逃亡。

                一隻孤舟,正奔向暮色東方……

                只有螳螂,不響半聲向後望!

                ……大門內外,滿是豺狼,我隻身獨力,沒法抵擋

                螳螂欲奮臂,終也轉身逃亡!

                風裡黑海,哪裡是岸?……

                螳螂突遠跳,轉瞬不知行藏。

                        《螳螂與我》 曲:泰萊(馮偉棠) 唱:麥潔文

 

  詞人聰明之處是處處借那頭小昆蟲螳螂來襯托難民的悲憤,對家鄉的依依不捨,又借牠暗示難民的未來日子是險惡重重,朝不保夕的。

 

  當時,黃霑曾在其《天天日報》的專欄上公開勉勵盧國沾:

 

  ……我輩寫流行曲,免不了要從俗,但從俗之餘,有時倒也想寫一兩首多點自我的作品。即使群眾未必欣賞,只要真的是自己喜歡,就會筆下忍不住流露出來。娛人多了,偶然娛一下自己,也不算過份吧?

 

  何況,大凡創新的東西,都要冒群眾不接受的危險。但從事創作,必要鞭策自己向前而去。一生讓群眾掣肘着自己,邁不出步履,我們會很不痛快。而且,也會覺得對自己不起。我不敢自認是你的知音,但《螳螂與我》此曲,我的確欣賞。

 

  我覺得,這首歌,在流行曲史上,應有地位。因為它在嘗試闖開一條時人沒有走過的路。

 

  見過大陸畫家范曾一幅畫,自題曰:「期諸五百年後」。

 

  我覺得,今日不可能有定評的東西,都要期諸五百年後。雖然光榮不及身,未免使人惆悵,但創作之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沾兄,千萬不能氣餒,請繼續堅持下去。

 

  這第一役是有點僥倖的,由麥潔文主唱的這首《螳螂與我》,通過唱片公司的宣傳,也流行了好一陣子。但一次僥倖實在不能算數,事實上,第二役的《小鎮》,聲勢就弱了很多,因為歌曲走鄉村音樂路線,普通歌迷不大接受,歌詞再好也沒有用。

 

 

 
 
相關文章:《螳螂與我》創作背景點滴
 
 
 
 
 
 
 
 
 
 
 
 
 
 
 
 
 
  
上一篇:《八板》及其形式美
下一篇:曾想有「非情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