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問到北角的變遷,因而忽地想到,北角早就一間電影院都沒有了。這樣一想,又省悟還有一間新光戲院嘛,但它長年以粵劇演出為主,放電影的時間很少,早就不當它是電影院了。
小時候,也就是六十年代後期的日子,北角至少有三間電影院,國賓、國都、皇都,再早期應還有一間「都城」,可是我在北角住的時候已緣慳一面。新光戲院則是稍後才面世的。
都城戲院就在而今的新都城大廈的位置。國賓戲院則在現今國賓大廈的位置,即書局街與馬寶道交匯處。國都戲院現址成了國都廣場,皇都戲院則只是變了商場,輪廓還在。其實還有一間在八十年代經營了幾年的金鴻基戲院,位置就在琴行街與英皇道交匯處,港運城斜對面。
想起這些戲院,就想起小時候很多電影都是在國賓、國都、皇都看的,甚至還記得某部電影是在哪間戲院看的,例如邵氏的《盤絲洞》,是跟包租婆的家人一起去國賓戲院看的。《獨行俠決鬥地獄門》是在皇都戲院看的,《黑玫瑰對黑玫瑰》是在國都戲院看的。那時,父親也常常帶我去看國都戲院的五點半公餘場,多是看回一些老西片,記憶中,一部外國的「三傻」電影,就是在國都戲院看公餘場的。
至於皇都戲院,應該還在那裡看過許多戰爭片和007影片(如《鐵金剛勇破火箭嶺》),老爸那時雖然只是汽車清潔工,但到皇都戲院看電影,常常都要看超等以至特等位(要乘電梯前往的),那種觀影經驗,絕對是而今的迷你戲院所沒法感受得到的。事實上,皇都戲院的後座座位,肯定比現今的迷你戲院最後一行距銀幕更遠。當然,說到銀幕,皇都戲院的銀幕是非常闊的,戰爭電影裡的壯觀場面,在那裡看會非常震撼(其他有超闊銀幕的戲院當數利舞臺戲院和豪華戲院,俱往矣)。
現在,無論家中的觀影設備如何先進,委實也沒法再現那超闊銀幕的震撼影像的,只是,跟後生一輩說這些,不好聽的說是夏蟲不可語冰。只慶幸自己曾身歷大戲院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