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影視作品裡的數學

2281阅读 0评论2007-11-09 黃志華
分类:

 
 
  數學能否文化之?這個大問號猶在腦裡盤踞不去之際,卻又看到了一點與之相關的書刊。首先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譯著《數學與藝術──無窮的碎片》,書中介紹了許多現代和當代的圖畫與雕塑,其靈感或取材,都是與數學有密切的關係的。書有二百頁,可見有關的例子實在豐富,而不是一般人的印象:數學與藝術罕見拉上關係。
 
  如書中開始處的章節所說:「藝術也在日常的事物或簡單的事情中顯現出來:如摺紙、照鏡子、吹泡泡、髹漆牆壁、打結、鋪瓦片等。高深數學就存在於這些平常活動之中。」文化人愛說:文化是平常事,嗯,數學也絕對是平常事,數學之道,每下愈況!問題是,知道「高深數學就存在於這些平常活動之中」的人是太少了。
 
  另一篇文章來自《科學》雜誌(20079595期),是王庚寫的「數學文化之魅力──西方數學影視大觀」,說到近年西方很多影視作品均涉及數學,例如電視劇《數字追兇(Numbers)》、電影《Good will Hunting》、《The Cube》、《Cube 2:Hypercube》、《Love Math and Sex》、《A Beautiful Mind》、《The Butterfly Effect》、《Proof》、《The Da Vinci Code》(由於這些影片,在中港台三地的譯名往往都不同,只好僅錄外文片名算了)等等,這一點,筆者也略有所察覺,不過,原來實際情況比我所察覺的還要豐盛,可見文化商品也早就把數學扯落凡間,數學再難不吃人間煙火。

 

  這也好,數學人可以借這些影視文化商品切入聊聊數學,總不至於突兀得讓文學人、音樂人無語以至顧左右而言他。當然,文化商品裡的數學家形象,似乎也有一種既定的意識形態,如王庚在文中說:「不過兩部獲大獎的電影《驕陽似我(Good will Hunting)》、《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給人們的感覺是數學家都有心理神經問題。」大抵,太正常的數學家的故事,文化商品的價值當不會高吧!

 

 

 

相關文章:數學能否文化之?

 

 
 
 
 
 
 
 
 
 
 
 
 
 
 
 
 
 
 
 
 
上一篇:略析《我的心裡沒有他》的旋律結構
下一篇:女兒終於有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