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與「功夫」之別

3429阅读 28评论2009-05-12 黃志華
分类:

 
  昨天戴天在《信報》專文談「工夫」與「功夫」之別。這對詞語,以筆者近年的取態,是讓二者各司其職,「功夫」專用以指稱中國武術,而「工夫」則用以指花時間與精力。雖然,筆者也知二者是可以通用的,但覺得還是有所分工才較合適。
 
  戴天舉了一批例子,以說明「工夫」和「功夫」在古人裡的一般用法,頗有參考價值:

                戴灣老圃根基薄,虛費工夫八十年。

                                唐人羅隱《寄酬鄴王羅令公五首》之五

 

                使臣自恨常多事,不得功夫夜夜聽。

                                唐人元稹《琵琶》

 

                (賈雨村)有頓飯工夫方回來。

《紅樓夢》第四回

 

                正在這工夫,外面一陣馬蹄聲。

                                《新兒女英雄傳》第一回

 

不過這些俱是唐代及以後的例子,據戴天謂,「功夫」一詞,最早見於《三國志》,而且先後出現時含義也不同,如《三國志.魏書.齊王芳》:「得雨當復更治,徒棄功夫」,所指為作事所費的時間與精力;《三國志.董卓傳》裴松之注引《續漢書》:「又隴右取材,功夫不難」,則指工程夫役,也就是勞工之意。魏晉時候,「工夫」也有兩種意思,如葛洪《抱朴子.遐覽》:「藝文不貴,徒消工夫」,其義是作事所費的時間精力;在《晉書.范寧傳》:「自置家廟……皆資人力,又奪人居宒,工夫萬計」,指的是工程夫役。

 

  戴天也指出,「工夫」與「功夫」,除了時間(及所費精力)、工程夫役(勞工)之義外,尚有素養、本領、造詣以及工作、生活等義項,諸如「工夫老到」,「功夫造詣高深」等。

 

 

 

 
 
 
 
 
 
 
 
 
 
 
 
 
 
 
 
 
上一篇:中國巧連環新境界
下一篇:黃偉文想草蜢歌迷聽歌學中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