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妝台秋思》曲譜想到的

3676阅读 7评论2009-05-20 黃志華
分类:

 
  《妝台秋思》的版本甚多,這裡貼的樂譜,是王粵生改編的廣東音樂化了的版本,也就是粵劇《帝女花.香夭》一段的歌唱部份的旋律。
 
  筆者覺得這個版本的好處是最適合自娛:一個人一件樂器,可以是簫、笛、二胡或其他口琴甚麼的,由頭奏至尾一氣呵成,沒有過門(原來的《香夭》是有過門的,但器樂化後倒可與樂曲主體融成一片,不覺是過門)。用來自娛的曲子最尷尬是有過門,弄得樂曲斷開一截截,很不爽。可是現代作曲家已全然不考慮這些,器樂獨奏曲總是過門多多。
 
  愛樂者沒法,只好自行設法在刪減一段段過門的同時增補些甚麼,使之聽來沒有斷開的感覺。

 

  相信,創作無過門無伴奏的器樂獨奏曲應是一大挑戰吧?作曲家緣何不再接受這種挑戰?再說,傳統的廣東音樂看來最照顧人們自娛的需要,大部份名曲都是一氣呵成,沒有過門的。近年新寫的廣東音樂,也許是出於專業化的需要,已很少保留這種特色,變成過門多多。

 

  話說回來,想交代一下,香港中文大學粵劇研究計劃出版的《粵曲的學和唱──王粵生粵曲教程》(第三版)增添了多頁內容,涉及的正是不同版本的《妝台秋思》曲譜的比較。網友有興趣的話可試尋找一下這本著作。 

 
 
 
 
 
 
 
 
 
 
 
 
 
 
 
 
 
 
 
 
上一篇:旋律變奏舉隅(以《小星星》為例)
下一篇:重溫「八六亞太區流行曲創作大賽香港區決賽名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