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聽見人說,寧食開眉粥,不吃愁眉飯,那時候約略可以猜到這兩句說話的意思,但卻不能領略這兩句話的精妙所在,長大一點,再聽見這兩句說話的時候,是在一些粵語片對白中,聽來又別是一番滋味,又再大一點,教作文的 老師解釋何謂生動的形容詞時又引來這兩句,他說「愁眉」、「開眉」四字勝過千言萬語。
吃粥與吃飯是家庭環境的象徵,吃粥表示艱苦得不足以餬口,吃飯則表示溫飽表示豐裕,有甚麼能比在艱苦的環境中仍開心樂觀更好,又有甚麼在豐裕的環境下仍愁眉苦臉更難受。
為劉鳳屏新碟寫歌的時候,適值一連串不利香港經濟的消息在報章出現,又剛好碰上一首調子輕快的樂譜,一個很小調形式的旋律,於是觸發了我寫《愁眉粥開眉飯》這首歌的靈感。
我特地將形容粥與飯的形容詞對調一下以加強曲詞所表達的意念,用愁眉粥去象徵惡劣環境,開眉飯去象徵理想中的好日子。曲詞強調「知足亦樂」的觀念,這亦是自己一直堅持的人生觀。
在電視中看過劉鳳屏唱這首歌,
這是歌壇中的流弊,不單發生在個別的歌星身上,同時,這也是歌者的困難,在夜總會等場合出現的歌星,由於環境使然,不宜穿得太淡樸,但偏又有一些歌,不宜盛裝唱出的,比如薰妮的《漁港的海風》便是,因此,寄語唱場子的歌星們在選歌時,多花一點心思。
按:本文原刊於1981年4月10日《唱片騎師週報》「樂田筆耕」,作者是鄭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