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粵語聲調高低與國語不同,因此國語歌的平仄聲規律是不可直接套用到粵語歌曲的。此外,我認為,國語四聲亦各自有其獨立特性,將其簡單地平仄化恐怕失之粗糙,在用國語填詞的時候,特別不可將去聲純視為仄聲。
-
今晚在网上听了他的一些歌,真的非常经典啊!可惜现在街上很少有机会听到(平常难听到,就很难想到要去听)。
-
謝謝webbburt777,跟他和在下傾談那次,細節有些出入,但重點:「先詞後曲」卻絕對一樣。
-
剛好 上星期香港電台 的人文風景 找來 黎彼得作嘉賓
他就談到 作 浪子心聲 , 的確是 先詞後曲 (就正於 黃志華 老師所述)
我特別將 那段談話 截錄成 mp3, 放在下面的 link
給大家聽聽
http://www.sendspace.com/file/93yxrd
-
這一兩天偶然在吹洞簫時也吹起這《浪子心聲》,然後醒悟第一段主歌的第二和第三句以及第三和第四句都是「魚咬尾」(頂真),先是頂接了321,然後是7265頂接以倒影的5627,這些相信是作曲人無心插柳所致,但絕對是使曲調優美的重要因素。
-
可惜趙元任時代粵語歌地位毫不高。
-
<赵元任运用自己在语言学方面的渊博知识,采取[平声字用平音]、[仄声字用变度音]、[平仄相连,平低仄高]以及[加一点很快的花音],即装饰音等方法,使整首歌曲词曲相配、声韵清晰,并从歌词语调中自然地引出了纯朴、生动的旋律>
-
回樓上的老楚,八十年代以來,粵語歌先詞後曲已是千中無一,所以仁兄此語恐不適合八十年代以後的情況。
-
真是非常经典,粤语经典金句多数先词后曲,因为先有曲未必岩音填。_____老楚
-
回Samkong,我也覺得許冠傑早期的創作裡,不少詞句都可能是先於曲調冒現出來的,比如「半斤八兩」,閣下說的那兩句《鬼馬雙星》歌詞,也有可能是的,但一切需待機會向創作者求證。
-
長期以來,留意到阿Sam嘅歌中,先詞後曲嘅就僅有《鐵塔凌雲》,經黃先生嘅細致分析及黃先生親自求證於Petter Lai,終得出“《浪子心聲》是先有詞後譜曲”呢個結論,確實係一大發現!受教了。
於未經向原詞、曲作者求證嘅前提下,依個人之妄斷:歌曲《鬼馬雙星》中,是否亦有某D詞句(非全曲)都會存在呢類先詞後曲嘅情況呢?
例如:“求望發達一味靠揾丁 鬼馬雙星綽頭勁”當中個“丁”字(其前加了一個「6」音),似乎都有以上煒明先生講嘅“通常在句末押韻處作「倚音」”之處理手法。--以上純粹個人愚見,望前輩指教。
---------By Samkong
-
原以为赵氏元任见地仅适合于国语歌曲(先词后曲)。- L.
-
謝謝煒明兄重要的補充!
-
「檐畔水滴不分差」一句,除了老師指出的三級大跳這種奇崛走法之外,比較値得留意的還有「差」字前加了一個「5」音,這種音符稱為「倚音」。倚音技巧在先詞後曲的創作中也比較常見,而且通常在句末押韻處,以使曲調符合唱詞的聲調走向。
-
由於粵語聲調高低與國語不同,因此國語歌的平仄聲規律是不可直接套用到粵語歌曲的。此外,我認為,國語四聲亦各自有其獨立特性,將其簡單地平仄化恐怕失之粗糙,在用國語填詞的時候,特別不可將去聲純視為仄聲。
-
今晚在网上听了他的一些歌,真的非常经典啊!可惜现在街上很少有机会听到(平常难听到,就很难想到要去听)。
-
謝謝webbburt777,跟他和在下傾談那次,細節有些出入,但重點:「先詞後曲」卻絕對一樣。
-
剛好 上星期香港電台 的人文風景 找來 黎彼得作嘉賓
他就談到 作 浪子心聲 , 的確是 先詞後曲 (就正於 黃志華 老師所述)
我特別將 那段談話 截錄成 mp3, 放在下面的 link
給大家聽聽
http://www.sendspace.com/file/93yxrd
-
這一兩天偶然在吹洞簫時也吹起這《浪子心聲》,然後醒悟第一段主歌的第二和第三句以及第三和第四句都是「魚咬尾」(頂真),先是頂接了321,然後是7265頂接以倒影的5627,這些相信是作曲人無心插柳所致,但絕對是使曲調優美的重要因素。
-
可惜趙元任時代粵語歌地位毫不高。
-
<赵元任运用自己在语言学方面的渊博知识,采取[平声字用平音]、[仄声字用变度音]、[平仄相连,平低仄高]以及[加一点很快的花音],即装饰音等方法,使整首歌曲词曲相配、声韵清晰,并从歌词语调中自然地引出了纯朴、生动的旋律>
-
回樓上的老楚,八十年代以來,粵語歌先詞後曲已是千中無一,所以仁兄此語恐不適合八十年代以後的情況。
-
真是非常经典,粤语经典金句多数先词后曲,因为先有曲未必岩音填。_____老楚
-
回Samkong,我也覺得許冠傑早期的創作裡,不少詞句都可能是先於曲調冒現出來的,比如「半斤八兩」,閣下說的那兩句《鬼馬雙星》歌詞,也有可能是的,但一切需待機會向創作者求證。
-
長期以來,留意到阿Sam嘅歌中,先詞後曲嘅就僅有《鐵塔凌雲》,經黃先生嘅細致分析及黃先生親自求證於Petter Lai,終得出“《浪子心聲》是先有詞後譜曲”呢個結論,確實係一大發現!受教了。
於未經向原詞、曲作者求證嘅前提下,依個人之妄斷:歌曲《鬼馬雙星》中,是否亦有某D詞句(非全曲)都會存在呢類先詞後曲嘅情況呢?
例如:“求望發達一味靠揾丁 鬼馬雙星綽頭勁”當中個“丁”字(其前加了一個「6」音),似乎都有以上煒明先生講嘅“通常在句末押韻處作「倚音」”之處理手法。--以上純粹個人愚見,望前輩指教。
---------By Samkong
-
原以为赵氏元任见地仅适合于国语歌曲(先词后曲)。- L.
-
謝謝煒明兄重要的補充!
-
「檐畔水滴不分差」一句,除了老師指出的三級大跳這種奇崛走法之外,比較値得留意的還有「差」字前加了一個「5」音,這種音符稱為「倚音」。倚音技巧在先詞後曲的創作中也比較常見,而且通常在句末押韻處,以使曲調符合唱詞的聲調走向。
-
由於粵語聲調高低與國語不同,因此國語歌的平仄聲規律是不可直接套用到粵語歌曲的。此外,我認為,國語四聲亦各自有其獨立特性,將其簡單地平仄化恐怕失之粗糙,在用國語填詞的時候,特別不可將去聲純視為仄聲。
-
今晚在网上听了他的一些歌,真的非常经典啊!可惜现在街上很少有机会听到(平常难听到,就很难想到要去听)。
-
謝謝webbburt777,跟他和在下傾談那次,細節有些出入,但重點:「先詞後曲」卻絕對一樣。
-
剛好 上星期香港電台 的人文風景 找來 黎彼得作嘉賓
他就談到 作 浪子心聲 , 的確是 先詞後曲 (就正於 黃志華 老師所述)
我特別將 那段談話 截錄成 mp3, 放在下面的 link
給大家聽聽
http://www.sendspace.com/file/93yxrd
-
這一兩天偶然在吹洞簫時也吹起這《浪子心聲》,然後醒悟第一段主歌的第二和第三句以及第三和第四句都是「魚咬尾」(頂真),先是頂接了321,然後是7265頂接以倒影的5627,這些相信是作曲人無心插柳所致,但絕對是使曲調優美的重要因素。
-
可惜趙元任時代粵語歌地位毫不高。
-
<赵元任运用自己在语言学方面的渊博知识,采取[平声字用平音]、[仄声字用变度音]、[平仄相连,平低仄高]以及[加一点很快的花音],即装饰音等方法,使整首歌曲词曲相配、声韵清晰,并从歌词语调中自然地引出了纯朴、生动的旋律>
-
回樓上的老楚,八十年代以來,粵語歌先詞後曲已是千中無一,所以仁兄此語恐不適合八十年代以後的情況。
-
真是非常经典,粤语经典金句多数先词后曲,因为先有曲未必岩音填。_____老楚
-
回Samkong,我也覺得許冠傑早期的創作裡,不少詞句都可能是先於曲調冒現出來的,比如「半斤八兩」,閣下說的那兩句《鬼馬雙星》歌詞,也有可能是的,但一切需待機會向創作者求證。
-
長期以來,留意到阿Sam嘅歌中,先詞後曲嘅就僅有《鐵塔凌雲》,經黃先生嘅細致分析及黃先生親自求證於Petter Lai,終得出“《浪子心聲》是先有詞後譜曲”呢個結論,確實係一大發現!受教了。
於未經向原詞、曲作者求證嘅前提下,依個人之妄斷:歌曲《鬼馬雙星》中,是否亦有某D詞句(非全曲)都會存在呢類先詞後曲嘅情況呢?
例如:“求望發達一味靠揾丁 鬼馬雙星綽頭勁”當中個“丁”字(其前加了一個「6」音),似乎都有以上煒明先生講嘅“通常在句末押韻處作「倚音」”之處理手法。--以上純粹個人愚見,望前輩指教。
---------By Samkong
-
原以为赵氏元任见地仅适合于国语歌曲(先词后曲)。- L.
-
謝謝煒明兄重要的補充!
-
「檐畔水滴不分差」一句,除了老師指出的三級大跳這種奇崛走法之外,比較値得留意的還有「差」字前加了一個「5」音,這種音符稱為「倚音」。倚音技巧在先詞後曲的創作中也比較常見,而且通常在句末押韻處,以使曲調符合唱詞的聲調走向。
-
由於粵語聲調高低與國語不同,因此國語歌的平仄聲規律是不可直接套用到粵語歌曲的。此外,我認為,國語四聲亦各自有其獨立特性,將其簡單地平仄化恐怕失之粗糙,在用國語填詞的時候,特別不可將去聲純視為仄聲。
-
今晚在网上听了他的一些歌,真的非常经典啊!可惜现在街上很少有机会听到(平常难听到,就很难想到要去听)。
-
謝謝webbburt777,跟他和在下傾談那次,細節有些出入,但重點:「先詞後曲」卻絕對一樣。
-
剛好 上星期香港電台 的人文風景 找來 黎彼得作嘉賓
他就談到 作 浪子心聲 , 的確是 先詞後曲 (就正於 黃志華 老師所述)
我特別將 那段談話 截錄成 mp3, 放在下面的 link
給大家聽聽
http://www.sendspace.com/file/93yxrd
-
這一兩天偶然在吹洞簫時也吹起這《浪子心聲》,然後醒悟第一段主歌的第二和第三句以及第三和第四句都是「魚咬尾」(頂真),先是頂接了321,然後是7265頂接以倒影的5627,這些相信是作曲人無心插柳所致,但絕對是使曲調優美的重要因素。
-
可惜趙元任時代粵語歌地位毫不高。
-
<赵元任运用自己在语言学方面的渊博知识,采取[平声字用平音]、[仄声字用变度音]、[平仄相连,平低仄高]以及[加一点很快的花音],即装饰音等方法,使整首歌曲词曲相配、声韵清晰,并从歌词语调中自然地引出了纯朴、生动的旋律>
-
回樓上的老楚,八十年代以來,粵語歌先詞後曲已是千中無一,所以仁兄此語恐不適合八十年代以後的情況。
-
真是非常经典,粤语经典金句多数先词后曲,因为先有曲未必岩音填。_____老楚
-
回Samkong,我也覺得許冠傑早期的創作裡,不少詞句都可能是先於曲調冒現出來的,比如「半斤八兩」,閣下說的那兩句《鬼馬雙星》歌詞,也有可能是的,但一切需待機會向創作者求證。
-
長期以來,留意到阿Sam嘅歌中,先詞後曲嘅就僅有《鐵塔凌雲》,經黃先生嘅細致分析及黃先生親自求證於Petter Lai,終得出“《浪子心聲》是先有詞後譜曲”呢個結論,確實係一大發現!受教了。
於未經向原詞、曲作者求證嘅前提下,依個人之妄斷:歌曲《鬼馬雙星》中,是否亦有某D詞句(非全曲)都會存在呢類先詞後曲嘅情況呢?
例如:“求望發達一味靠揾丁 鬼馬雙星綽頭勁”當中個“丁”字(其前加了一個「6」音),似乎都有以上煒明先生講嘅“通常在句末押韻處作「倚音」”之處理手法。--以上純粹個人愚見,望前輩指教。
---------By Samkong
-
原以为赵氏元任见地仅适合于国语歌曲(先词后曲)。- L.
-
謝謝煒明兄重要的補充!
-
「檐畔水滴不分差」一句,除了老師指出的三級大跳這種奇崛走法之外,比較値得留意的還有「差」字前加了一個「5」音,這種音符稱為「倚音」。倚音技巧在先詞後曲的創作中也比較常見,而且通常在句末押韻處,以使曲調符合唱詞的聲調走向。
-
由於粵語聲調高低與國語不同,因此國語歌的平仄聲規律是不可直接套用到粵語歌曲的。此外,我認為,國語四聲亦各自有其獨立特性,將其簡單地平仄化恐怕失之粗糙,在用國語填詞的時候,特別不可將去聲純視為仄聲。
-
今晚在网上听了他的一些歌,真的非常经典啊!可惜现在街上很少有机会听到(平常难听到,就很难想到要去听)。
-
謝謝webbburt777,跟他和在下傾談那次,細節有些出入,但重點:「先詞後曲」卻絕對一樣。
-
剛好 上星期香港電台 的人文風景 找來 黎彼得作嘉賓
他就談到 作 浪子心聲 , 的確是 先詞後曲 (就正於 黃志華 老師所述)
我特別將 那段談話 截錄成 mp3, 放在下面的 link
給大家聽聽
http://www.sendspace.com/file/93yxrd
-
這一兩天偶然在吹洞簫時也吹起這《浪子心聲》,然後醒悟第一段主歌的第二和第三句以及第三和第四句都是「魚咬尾」(頂真),先是頂接了321,然後是7265頂接以倒影的5627,這些相信是作曲人無心插柳所致,但絕對是使曲調優美的重要因素。
-
可惜趙元任時代粵語歌地位毫不高。
-
<赵元任运用自己在语言学方面的渊博知识,采取[平声字用平音]、[仄声字用变度音]、[平仄相连,平低仄高]以及[加一点很快的花音],即装饰音等方法,使整首歌曲词曲相配、声韵清晰,并从歌词语调中自然地引出了纯朴、生动的旋律>
-
回樓上的老楚,八十年代以來,粵語歌先詞後曲已是千中無一,所以仁兄此語恐不適合八十年代以後的情況。
-
真是非常经典,粤语经典金句多数先词后曲,因为先有曲未必岩音填。_____老楚
-
回Samkong,我也覺得許冠傑早期的創作裡,不少詞句都可能是先於曲調冒現出來的,比如「半斤八兩」,閣下說的那兩句《鬼馬雙星》歌詞,也有可能是的,但一切需待機會向創作者求證。
-
長期以來,留意到阿Sam嘅歌中,先詞後曲嘅就僅有《鐵塔凌雲》,經黃先生嘅細致分析及黃先生親自求證於Petter Lai,終得出“《浪子心聲》是先有詞後譜曲”呢個結論,確實係一大發現!受教了。
於未經向原詞、曲作者求證嘅前提下,依個人之妄斷:歌曲《鬼馬雙星》中,是否亦有某D詞句(非全曲)都會存在呢類先詞後曲嘅情況呢?
例如:“求望發達一味靠揾丁 鬼馬雙星綽頭勁”當中個“丁”字(其前加了一個「6」音),似乎都有以上煒明先生講嘅“通常在句末押韻處作「倚音」”之處理手法。--以上純粹個人愚見,望前輩指教。
---------By Samkong
-
原以为赵氏元任见地仅适合于国语歌曲(先词后曲)。- L.
-
謝謝煒明兄重要的補充!
-
「檐畔水滴不分差」一句,除了老師指出的三級大跳這種奇崛走法之外,比較値得留意的還有「差」字前加了一個「5」音,這種音符稱為「倚音」。倚音技巧在先詞後曲的創作中也比較常見,而且通常在句末押韻處,以使曲調符合唱詞的聲調走向。
-
由於粵語聲調高低與國語不同,因此國語歌的平仄聲規律是不可直接套用到粵語歌曲的。此外,我認為,國語四聲亦各自有其獨立特性,將其簡單地平仄化恐怕失之粗糙,在用國語填詞的時候,特別不可將去聲純視為仄聲。
-
今晚在网上听了他的一些歌,真的非常经典啊!可惜现在街上很少有机会听到(平常难听到,就很难想到要去听)。
-
謝謝webbburt777,跟他和在下傾談那次,細節有些出入,但重點:「先詞後曲」卻絕對一樣。
-
剛好 上星期香港電台 的人文風景 找來 黎彼得作嘉賓
他就談到 作 浪子心聲 , 的確是 先詞後曲 (就正於 黃志華 老師所述)
我特別將 那段談話 截錄成 mp3, 放在下面的 link
給大家聽聽
http://www.sendspace.com/file/93yxrd
-
這一兩天偶然在吹洞簫時也吹起這《浪子心聲》,然後醒悟第一段主歌的第二和第三句以及第三和第四句都是「魚咬尾」(頂真),先是頂接了321,然後是7265頂接以倒影的5627,這些相信是作曲人無心插柳所致,但絕對是使曲調優美的重要因素。
-
可惜趙元任時代粵語歌地位毫不高。
-
<赵元任运用自己在语言学方面的渊博知识,采取[平声字用平音]、[仄声字用变度音]、[平仄相连,平低仄高]以及[加一点很快的花音],即装饰音等方法,使整首歌曲词曲相配、声韵清晰,并从歌词语调中自然地引出了纯朴、生动的旋律>
-
回樓上的老楚,八十年代以來,粵語歌先詞後曲已是千中無一,所以仁兄此語恐不適合八十年代以後的情況。
-
真是非常经典,粤语经典金句多数先词后曲,因为先有曲未必岩音填。_____老楚
-
回Samkong,我也覺得許冠傑早期的創作裡,不少詞句都可能是先於曲調冒現出來的,比如「半斤八兩」,閣下說的那兩句《鬼馬雙星》歌詞,也有可能是的,但一切需待機會向創作者求證。
-
長期以來,留意到阿Sam嘅歌中,先詞後曲嘅就僅有《鐵塔凌雲》,經黃先生嘅細致分析及黃先生親自求證於Petter Lai,終得出“《浪子心聲》是先有詞後譜曲”呢個結論,確實係一大發現!受教了。
於未經向原詞、曲作者求證嘅前提下,依個人之妄斷:歌曲《鬼馬雙星》中,是否亦有某D詞句(非全曲)都會存在呢類先詞後曲嘅情況呢?
例如:“求望發達一味靠揾丁 鬼馬雙星綽頭勁”當中個“丁”字(其前加了一個「6」音),似乎都有以上煒明先生講嘅“通常在句末押韻處作「倚音」”之處理手法。--以上純粹個人愚見,望前輩指教。
---------By Samkong
-
原以为赵氏元任见地仅适合于国语歌曲(先词后曲)。- L.
-
謝謝煒明兄重要的補充!
-
「檐畔水滴不分差」一句,除了老師指出的三級大跳這種奇崛走法之外,比較値得留意的還有「差」字前加了一個「5」音,這種音符稱為「倚音」。倚音技巧在先詞後曲的創作中也比較常見,而且通常在句末押韻處,以使曲調符合唱詞的聲調走向。
-
由於粵語聲調高低與國語不同,因此國語歌的平仄聲規律是不可直接套用到粵語歌曲的。此外,我認為,國語四聲亦各自有其獨立特性,將其簡單地平仄化恐怕失之粗糙,在用國語填詞的時候,特別不可將去聲純視為仄聲。
-
今晚在网上听了他的一些歌,真的非常经典啊!可惜现在街上很少有机会听到(平常难听到,就很难想到要去听)。
-
謝謝webbburt777,跟他和在下傾談那次,細節有些出入,但重點:「先詞後曲」卻絕對一樣。
-
剛好 上星期香港電台 的人文風景 找來 黎彼得作嘉賓
他就談到 作 浪子心聲 , 的確是 先詞後曲 (就正於 黃志華 老師所述)
我特別將 那段談話 截錄成 mp3, 放在下面的 link
給大家聽聽
http://www.sendspace.com/file/93yxrd
-
這一兩天偶然在吹洞簫時也吹起這《浪子心聲》,然後醒悟第一段主歌的第二和第三句以及第三和第四句都是「魚咬尾」(頂真),先是頂接了321,然後是7265頂接以倒影的5627,這些相信是作曲人無心插柳所致,但絕對是使曲調優美的重要因素。
-
可惜趙元任時代粵語歌地位毫不高。
-
<赵元任运用自己在语言学方面的渊博知识,采取[平声字用平音]、[仄声字用变度音]、[平仄相连,平低仄高]以及[加一点很快的花音],即装饰音等方法,使整首歌曲词曲相配、声韵清晰,并从歌词语调中自然地引出了纯朴、生动的旋律>
-
回樓上的老楚,八十年代以來,粵語歌先詞後曲已是千中無一,所以仁兄此語恐不適合八十年代以後的情況。
-
真是非常经典,粤语经典金句多数先词后曲,因为先有曲未必岩音填。_____老楚
-
回Samkong,我也覺得許冠傑早期的創作裡,不少詞句都可能是先於曲調冒現出來的,比如「半斤八兩」,閣下說的那兩句《鬼馬雙星》歌詞,也有可能是的,但一切需待機會向創作者求證。
-
長期以來,留意到阿Sam嘅歌中,先詞後曲嘅就僅有《鐵塔凌雲》,經黃先生嘅細致分析及黃先生親自求證於Petter Lai,終得出“《浪子心聲》是先有詞後譜曲”呢個結論,確實係一大發現!受教了。
於未經向原詞、曲作者求證嘅前提下,依個人之妄斷:歌曲《鬼馬雙星》中,是否亦有某D詞句(非全曲)都會存在呢類先詞後曲嘅情況呢?
例如:“求望發達一味靠揾丁 鬼馬雙星綽頭勁”當中個“丁”字(其前加了一個「6」音),似乎都有以上煒明先生講嘅“通常在句末押韻處作「倚音」”之處理手法。--以上純粹個人愚見,望前輩指教。
---------By Samkong
-
原以为赵氏元任见地仅适合于国语歌曲(先词后曲)。- L.
-
謝謝煒明兄重要的補充!
-
「檐畔水滴不分差」一句,除了老師指出的三級大跳這種奇崛走法之外,比較値得留意的還有「差」字前加了一個「5」音,這種音符稱為「倚音」。倚音技巧在先詞後曲的創作中也比較常見,而且通常在句末押韻處,以使曲調符合唱詞的聲調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