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首八十年代中式小調:《情人路》和《一生的賭注》

1050阅读 0评论2013-10-03 黃志華
分类:IT职场

 

  香港的八十年代,有不少寫得很有特色的中式小調,這兒試舉兩個例子並且簡單地說明一下。

 

  第一個例子是周啟生作曲的《情人路》(1983)。

 

  其實之前也說過,現今的粵語流行樂壇難逢中式小調,而每見有新寫的,其曲卻幾乎都是用五聲音階寫的,等閒不敢用 fa ti 。看來是年輕人對「中國風」的認識有問題吧?

 

  《情人路》用的卻是六聲音階,即五聲音階之外還不時用上 ti 音。但由於這曲中,ti 音的角色都屬經過音,即使像譜中有「紅*」標記的兩處,那 ti 音的位置看來比較吃重,可是它還是一個經過音的角色。因此,《情人路》實際上仍具濃濃的中式小調風味。

 

  說來,周啟生寫中式小調有一個特點:很少有能一眼看得出的反覆與模進(當然,像AABA那種段落重覆是不計的),曲調的發展像依心而行,甚是美妙。這是筆者很佩服的。


 

 

  第二個例子是由陳永良作曲的《一生的賭注》(1984)。

 

  這《一生的賭注》,A段旋律看似簡單卻動聽,而且只是純五聲音階,誰知後來卻是變成自給自足的複調合唱!

 

  一般的中國風味合唱歌曲,複調合唱段落多放在副歌,像早期的《田園春夢》(1975)、《愛在心內暖》(1981)等,但這《一生的賭注》,複調合唱的段落卻放在A2段的位置,這是有異於一般思路的設計。

 

  從音列看,A段是純五聲音階,A1段最末處出現 ti 音,B段(副歌)則出現 fa 音,而且佔頗重要的位置。可見,作曲人是以副歌的較西化的音列,對比A段的五聲音階旋律,再說,A段是強拍起音的,B段是弱拍起音的,也是一重對比。

 

 

  




  
上一篇:《流水行雲》:「句句雙」型傑作
下一篇:清平樂──鳥語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