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粵語歌先詞後曲領域上的問題,近日為了準備四月初的講座,看來又想通了多一點,這真是教學相長吧?
現在,是頗有把握的更具體地說出:何以過去先寫出歌詞後常常難以譜出優美易記的流行曲旋律?相信,要具體說得出難在何處,那才能夠更清楚知道怎樣去克服或消除困難。
要說清困難,還得多引進一個概念。過去筆者提出過「宜譜詞」和「難譜詞」的說法,現在想進一步說,「宜譜詞」是一種「有粵律」的詞,「難譜詞」是一種「無粵律」的詞。
據詞譜粵語歌,主要困難有四大項:
◆ 其一,不管詞是「有粵律」還是「無粵律」,詞中的文字字音都天然地鎖定了音符的流向。
比如說字句是「二四零零」,配合「二四」的音只能向上走,絕不可以向下走。配合「四零」的音只可以向下走,絕不可以向上走。(當然,這處是就一字一音而言,要是可一字數音,自由會大得多)
譜國語歌則不然,配音的走向,幾乎甚自由,不大會被文字字音限制。
◆ 其二,也是不管詞是「有粵律」還是「無粵律」,詞中的文字字音也基本上圈定了大概的音程。
亦以「二四零零」為例,「二四」一般宜配小二度或小三度音程,「四零」宜配純四度或以上的音程,等等。(當然,這裏也是就一字一音而言,要是可一字數音,自由會大得多)
這一項,譜國語詞似乎並無類似限制。
◆ 其三,「無粵律」的詞,文字字音之間往往頻繁出現四度或以上的大跳音程。被過多的大跳音程圈定,對譜曲者無疑是負擔,尤其是慣於要求一字一音的流行曲領域,碰上這麼多大跳音程簡直頭痛。
「無粵律」詞一般是不知何謂「有粵律」詞而寫成的(值得注意的是,依古代詩詞格律寫成的韻文,並不等於「有粵律」,它們大多屬「無粵律」文字)。其實,隨意在書報上選一段文字,都是「無粵律」文字,它們出現大跳音程的概率是八分之三,是非常容易出現的。比如說,一個九字句,文字相鄰之處有八個,其中很可能有三處是大跳音程!
◆ 其四,「無粵律」的詞,譜曲者會無從使用流行曲旋律創作中的重要手法:重覆、模進,也無法建構嚴整的曲式。
這四大困難,後兩項可通過一些技術來寫成「有粵律」的詞,從而消除其中的譜曲困難。
對於頭兩項,也不是絕對無計可施的。
在四月初香港音樂專科學校的講座上,又或在五月初開課的HKUSpace課程「粵語歌曲先詞後曲創作坊」,筆者都會嘗試為參加者解說這些困難的克服方法,當然,講座只得個半小時,只能長話短說,創作坊才可以說得詳盡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