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龙“画龙”墨宏山“点睛”
——哥德巴赫猜想“0+0”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余新河数学题、孪生素数、质数个数等等问题,都是“0”的个数计算问题(史无前例),都不是“1”的个数计算问题,所以,哥德巴赫猜想要研究的“两个质数和”的简称是“0+0”,不是“1+1”。
关于“0”的个数计算问题被我们人类普遍认识的时候,那就是我们的研究成果(墨宏山和张俊龙的研究成果)被全世界认可的时候 。
哥德巴赫猜想,迫使我们人类认识“0”的个数计算问题及计算方法,这也是一次数学史上的大革命——现有数学用不上(即无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问题)。
早在2002年,我第一次请《中国基础科学》编辑部墨宏山老师审阅我稿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0+0”(即哥德巴赫猜想“0+0”),只知道“1+1”(即哥德巴赫猜想“1+1”),是在墨宏山老师的反驳之下,使我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简称成了“0+0”)。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虽然也坚持哥德巴赫猜想“1+1”,反对哥德巴赫猜想“0+0”,但是,27年的“历史档案”我还时常阅读,去寻找错的地方。通过四年的认证,即到了2006年,我“张俊龙”认证的结果表明,哥德巴赫猜想要研究的“两个质数和”的简称不但的确是“0+0”,不是“1+1”,而且我的研究结果在逻辑上也有足够的结论肯定,准确无误!当我将这种情况介绍到《今日滨海》编辑部郭乃军记者那里的时候,于2006年5月15日在《今日滨海》上发表了我的研究结果。
通过上述可知,对哥德巴赫猜想“0+0”成果而言,
张俊龙“画龙”,墨宏山“点睛”。
所以,我在上网发布哥德巴赫猜想“0+0”成果的时候,明确提出,哥德巴赫猜想“0+0”成果应有墨宏山老师的一半,如果没有墨宏山老师的反驳(充电),我“张俊龙”无法突破到“0+0”。
所以,我会永远地请求墨老师来信接受事实,不要谦让!让我在我们的研究成果中(在帖子里或其它形式的介绍中)署上墨宏山老师的名字——我们与“哥猜”的缘分。
关于0的个数数学问题及其解法,敬请访问! 浏览:
在此,向童信平老师以及有往的专家教授表示感谢!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中山河村五组:张俊龙邮编:224500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