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剧看透职场上的成败
373阅读 0评论2008-11-19 sdgdhyuj
分类: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后来拍成了电视剧。大致剧情是: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
年轻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吴王也因伤重而亡!
年轻夫差登上了王位发誓消灭越国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嚭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仁之心不灭越国越国得以保存勾践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机让勾践为夫差尝粪而寻找病源此举彻底感化了夫差从而释放了勾践
回到越国勾践睡柴草上房梁吊下一根绳子绳子一端栓着一只奇苦无比猪苦胆每天醒来勾贱第一件事就先尝一口奇苦无比苦胆!二十年雷打不动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践秘起藏于民间三万雄兵一举将姑苏城团团围困此时夫差还有五万兵马却因粮草难济而不敢出城一战
勾践创下了人类君王史奇迹!苦心励志发愤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以卵击石人间神话!卧薪尝胆典故被称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经典中经典勾践超人意志或许更有人类意义!
越王勾践为什么能复国呢?
1. 超强的自我能力.在中国历史上,越王勾践和谋臣范蠡可谓是两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勾践作为一个战败的诸侯国君主,为了复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不惜以屈尊服侍吴王,还进献西施,这在中国历史上开了一个先河。
2. 等待机遇.勾践能成功复国,除了他能降尊纡贵,甘心为奴,进献西施,以及范蠡等人的努力外,还得感谢上苍对他的特别眷顾。具体地说,勾践的复国成功,是许多偶然因素与事件促成的。特别是吴王夫差与首席谋臣伍子胥之间的矛盾冲突,为勾践的成功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伍子胥早就察觉勾践的曲意逢迎是为了复国,曾为此多次劝谏夫差。可悲的是,这次非但没有唤醒夫差,反而引起夫差的反感和怀疑,最终听信伯?旱牟餮裕?赐剑令伍子胥自尽。其结果,勾践可以加快步伐实施自己的复国计划。
勾践的寡恩根源:只可共谋天下,不可共享天下. 想当年,越国兵败,勾践采纳范蠡之委曲求全、以退为进的计谋,卑辞厚礼向吴王求和。在勾践贱居吴国的三年间,范蠡陪着勾践夫妻不知吞下了多少屈辱!其间勾践多次想放弃,都被范蠡阻止住了。可以说,没有范蠡的智慧和情义,勾践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勾践成功复国后,范蠡却无法继续生存,不敢与勾践共享胜利的果实,必须悄然离去,这被后来的君主们演绎为功高欺主的哲学,想来真是可悲!
以退求进:范蠡明哲保身,自己也陷入了一种心理误区,就是坚信“鸟尽弓藏”,以退求进。这其实是自欺欺人。范蠡在谋天下时,要求勾践主动退让;而在谋得天下后,又自己主动退让。对此,范蠡自己的解释是,勾践不是那种可以共享天下之人,所以与其等他来收拾自己,倒不如自己先离去。不光如此,他还托人带了一封信给文种,劝文种也舍去功名,以免招灾惹祸。范蠡这样的做法,与其说预测了勾践的心机,倒不如说纵容了他的寡恩。由此,范蠡从未想过与勾践正面沟通,而是采取消极隐退的做法,以求自保。这看似聪明绝顶,其实是聪明误!因为勾践的阴险是范蠡成就的。而勾践最初也是想做一个开明君主的,范蠡大可不必一开始就把他当恶人看,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恶人。范蠡要向后来的王翦学习,以不断向秦始皇索求赏田来向君主表忠心。
吴王夫差是个典型的男人,甚有男子气概,也非常自信。在这点上,他与后来的项羽十分相似。但自信是一柄双刃剑,它可以意味着自强,也可意味着自负。夫差之父被越国打败,抑郁身亡,他谨遵父训,一心复仇。但在他打败越国后,便开始飘飘然,变得越来越刚愎自用。他与伍子胥的关系破裂,除了范蠡在暗中破坏外,也是其缺乏谋略使然。可以说,夫差成在自信,败在自负。他最大的敌人其实是他自己。
当然夫差与伍子胥失和,也与伍子胥性格偏执有关。这突出表现为他性格刚暴、猜疑心重,说话刻薄,太注重自己的意见。伍子胥胆敢当面呵斥诅咒夫差,令夫差受辱于众臣前,他以为这样做是为了吴国的江山,但在夫差的眼里,这完全是为他自己。
伍子胥之死对现代职场的人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在职场中,上下级关系重在沟通理解。身为下属,即便再劳苦功高、业绩突出,也要善于表达,捕捉机会,才会受到上司重视。人们切不可像伍子胥那样以诅咒、恫吓上司的方式达到沟通的目的,更不能倚老卖老,让上司在你面前产生自卑。
另一方面,下属也要注意,无论你自己的能力有多强,你都不要完全惯着上司,事事为其打点,那样可能会导致两种结果:要么你的上司对你格外依赖,事无巨细都让你处理,令你不胜其累。从这个角度看,刘禅扶不起来,诸葛亮也是有相当责任的。
职场的博弈,大概在此。
其实开始的时候是在电视上零零散散的看得这个电视剧,后来想看全,就在网上下了,但是下的是MKV格式的,就找了一个 将其转换了,真是越看感触越深。历史真的是可以令人深思。怪不得孙子兵法到现在还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