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更加需要心理救灾

185阅读 0评论2008-12-11 sdgdhyuj
分类:

5.12大以后,全国上下皆陷入深深的悲哀,在对生命财产抢救的同时,心理救灾也是一个很眼中的问题,复旦大学“心灵花园”小组灾后一直坚持在都江堰从事工作,对灾区的很多人来说,眼下正是“心理危险期”。按照一般性的灾难心理学理论,真正的灾后心理压力综合征往往在三至六个月左右的时候才趋于明显。伴随着这种所谓的“心理综合征”,灾难对人们身心的影响、生活的困扰,甚至是生命的威胁等“后遗症”,都将日趋严重。 北川县干部董玉飞自杀引起高校心理老师对灾区,他们认为——想哭就哭,才能度过“心理危险期”。北川干部董玉飞在中失去亲人,但在日常工作中表现积极,被评为“抗震英雄”,人们也没有发现他内心的痛苦。从唐山、伊朗大等无数中,世界心理学界总结出一个规律:发生后,受灾幸存者焦虑之后是抑郁,严重抑郁的结果是漠视生命,半年之后,将是灾区自杀行为高发时间。因此,灾后重建是一个复杂工程,灾后心理干预是一个。申荷永指出,董玉飞悲剧事件告诉我们,对每一个灾区的幸存者,都要长时间对他们保持心理观察,其中也包括灾区来沪的大学新生,不能光看表面,要重视他们的心灵,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老师和同学面对灾区新生时,也不要总授以坚强、自信之类的词语,事实上,要度过“三至六个月心理危险期”,关键是让当事人宣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对灾区新生的心理援助,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种援助是长期的,将贯穿一个学生4年的本科生涯。不要以一种特别的眼光去看待灾区学生,要让他们感觉到,和普通大学生其实没什么不一样。
上一篇:不要等老了才想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下一篇:黄昏,微雨,花中第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