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拜神仪式
318阅读 0评论2009-05-22 sdgdhyuj
分类:
阿沙山在开坪乡,山上修有,是主管喇嘛的山神。每年正月初一、初二开岁时节,泸沽湖畔永宁盆地的活佛和喇嘛都要去念经。平时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也常有人自动前往祭祀。妇女们去祭祀时,除象男子们一样烧香叩头、悬挂经符外,还用麻线或丝线围着庙子绕一圈,求菩萨保佑家人安康,无灾无病,粮食丰收,牲畜肥壮。
泸沽湖纳西族认为,瓦哈山神是男山神中最大的神,但也要受干木女神的管辖。每年夏历七月十五日,永宁盆地拖支、开坪、忠实等乡的男女,成群结伙地前往祭祀。祭祀的形式和目的与朝狮子山干木女神相同,只是规模和气氛不如后者隆重。
还转了狮子山的拜神仪式,耸立于泸沽湖西岸的狮子山,被这里的纳西族视作位居于众山神之上的女神,周围的男山神都归她管辖。四川盐源县境内的瓦如卜拉男山神,是她长期的偶居伴侣,云南永宁境内的瓦哈、则枝、阿沙等男山神,是她临时的偶居对象。她主宰着泸沽湖周围纳西族的人口兴衰、农业丰歉、牲畜增减、祸福凶吉。因此,解放前每年七月二十五日,村村寨寨的纳西族人民,都要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携带各种食品和祭品,骑马或步行,齐集狮子山麓,举行朝祭干木女神的活动。青壮年男女,是这一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大家在传统的祭祀地点,点燃一堆又一堆的松柏树枝,刹时间烟雾缭绕,气象氤氲。人们伴随着一阵阵有节奏的祈祷声,纷纷面向狮子山顶礼膜拜。有的人还要在树上拴麻线、挂经符,并到山腰女神洞前再作拜祭。祭毕,大家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就地燃起篝火,各自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锅碗,有的煮肉,有的烧酥油茶,摆上各种食品,不分彼此地共食同乐。青壮年们便趁机物色自己的偶居伴侣。这一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纳西族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某些特征,反映了他们的原始宗教信仰的部分形式与内容。
在狮子山上,有一个神秘的岩洞。纳西语叫干木尼可,意为“干木女神住的地方”。除每年七月二十五日大家在朝拜狮子山时进洞祭祀外,其余时间也有人前往拜祭。如正月过年期间,有些青壮年妇女、男子或老人,就自愿组合结伴同去女神洞,然后根据各自的需要和意愿向女神祈祷。有时,人们以村为单位,全村男女老少相约前去,进洞后再分开转游、祭祀。也有的因遇到灾祸或困难,在平时单独前往女神洞拜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