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命报恩的君子杨业
245阅读 0评论2009-06-01 sdgdhyuj
分类:
君子之交,不为名利,让人钦佩。受人之恩,不图报答,为人鄙视。报答不可以,更不可自残害命,这也是施恩
者不愿看到的。江湖义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士为施恩者死,此为小义;为施恩者活,方为大道。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在后汉担任鳞州刺史。杨业幼年习练武术,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从小就有报国志向。
十几岁时,就去投奔刘崇从军。以其骁勇善战,使敌军闻风丧胆。因作战有功,官至建雄军节度使。一起来听转的杨业的故事。
太宗亲征北汉,攻打太原时,早已听说了杨业的大名,此时,太原己成了一座孤城,北汉军队已无外援。太宗恐怕破城之后,百姓会遭到无辜涂炭,于是下诏,让北汉君主刘继元投降。北汉投降之后,太宗专门召见了杨业,对杨业特别欣赏。
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代州刺史之职。杨业忙跪下谢恩,同时说:“谢皇上对杨业的信任,杨业未立寸功,无才无能,难以担此重任,再则,杨业本一降将,恐怕难以服众,边关重地,不可儿戏,请皇上派一得力的将军才是。”杨业再三推辞,太宗不准。对杨业说:“朕深知你武略过人,是镇守边关的最佳人选,你不要有任何顾虑,有什么事情,朕自会为你做主。”命杨业率军驻守代州。
一次,契丹军队入侵雁门关,杨业率领几千名骑兵,从小路绕到雁门关北口,从契丹军背后杀来,契丹军大败。
杨业也以守边有功,升任云州观察使。
很多边将对杨业因军功而得以升迁非常忌妒,加之杨业又是北汉降将。有些人便暗中上书太宗,对杨业进行诬陷和诽谤。太宗皇帝对这些不实之词,根本不予理睬,还把这些奏疏密封后,派人交给杨业。
杨业看后,为太宗对自己的高度信任而深受感动。
太宗雍熙三年,宋朝大军分几路讨伐契丹。潘美为应、云、朔等州都部署,杨业为副都部署,兵出雁门关。
夏四月,曹彬驻守琢州半月有余,粮草用尽,于五月率兵撤回途中,在岐沟与契丹耶律休哥大战而失败。太宗下诏召回出征军队。
不久,太宗下诏将,云、应、寰、朔四州的老百姓迁往内地,令潘美等人率军护送。此时,契丹军队在萧太后的率领下,重新攻占了寰州。
因为辽军此时士气正旺,杨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不主张与其作战,应按皇上的命令,先将四州的百姓,护送到内地,再寻机与辽军决战。时任监军的王侁不同意杨业的主张,并说:“我们有几万精兵在此,你却畏敌不前,是何道理,不会是另有想法吧?”杨业在明知必败的情况下,为了表白自己的忠心,只得带兵迎敌。
出发前,杨业对潘美说:“此次出兵对我军实在不利,我是北汉降将,按说早该受死了。可皇上不但没有杀我,还委我以
重任,授我兵权。我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只是想寻找机会,立下战功回报皇上对我的恩典。如今各位大人都以我畏敌不
前,是别有用心,而逼我出战,杨业也只能用战死沙场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杨业和手下将士奋力拼杀,从中午一直战到晚上,才退到了陈家谷口,此时,手下的军卒只剩有一百多人,杨业看到原
定的接应军队,已经撤走,他又率先杀入敌阵。因战马受伤,杨业被俘,被俘后绝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