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史上最恐怖电影

390阅读 0评论2009-07-05 sdgdhyuj
分类:

被誉为日本“电影史上最恐怖电影”的影片《午夜凶铃》票房旺收,连带铃木光司原著小说也卖至断档。 铃木光司在日本算是新晋作家,《午夜凶铃》是他第一本恐怖小说,他以前写的一部备受赞赏的作品为科幻小说。我看《午》这本书在看电影之前,当晚正值台风高悬。凌晨时分我读完全书,把书放下时,竟犹有余悸,辗转反侧,不能成眠。 故事本身并不特别可怖,结局以后那种令人浮想不绝的想法,才真正让人不寒而栗。一般人视《午》为鬼魅小说,其实这是一部推理作品。只是不以人杀人,而以鬼杀人作为故事背景,若以其超现实题材,不能纳入推理一类,那么,扩展范围,纳之入悬疑小说,亦无不可。 日本作为推理小说大国,举凡犯罪、科幻以至鬼怪小说,推理元素往往融入其中,变成小说主线上的一大伏笔。这类或称推理或称悬疑的小说类型,主线永远由一个待解的谜团开始,例如谁是真凶,以及怎样在密室杀人等,人们熟悉的卫斯理系列作品,便是谜样的事件开始,然后列出问题,最后以解开谜团结束。 《午》的谜如下:四名青少年在同年同月同日同事时,在不同地点,诡异地突发死亡。记者浅村追查下,发现四人都看了一盒来历不明、充满恐怖色彩的影像带。该录像带下了诅咒,宣称看过的人在七日后死亡,除非依照像带末段指示做,否则劫数难逃。不幸地,到浅村看到像影带时,解咒方法竟已遭洗掉…… 谜题一:录像带诅咒怎样来的? 谜题二:如何解咒? 作为悬疑小说,《午》结构十分传统,首先铺陈骇人的死亡事件,然后由主角浅村追查,发现所牵涉到的四人故意在度假别墅放置神秘录像带,并加上胆小者勿看的挑衅性字句。浅村看了录像带,再交给友人高山龙司看,接着两人运用录像带内容细节,在性命不断倒计数时展开追查。 谜面至此铺排妥当,接下来是读者与作者斗智局面。剧情立即步进高潮。随着死亡预设时间逼近,两人也愈来愈接近事件真相。当然,真相也渗杂了令人悚然而惊的诡秘成分。读者推理时,必须先调校频度,以与此种“类型小说”衔接。情况就如同看武侠小说,读者作者必须先对“现实中不可能”的事物,在心理上作适度调节以达成共识。 以通俗小说而论,那段寻访过程无疑十分紧张和慑人。偶尔,作者会借助高山龙司,冷静地卖弄他的幽默和绝顶聪明。当浅村情绪失控、万分沮丧吐出自己只有三天寿命,兴致勃勃的龙司这时淡然地说:“我只有四天。” 卖弄小聪明,是推理小说作者最喜欢跟读者玩的游戏。《午》也玩了一个类似的知性游戏,龙司藉由录像带间歇出现短暂漆黑画面的现象,推论出录像带惊人的源头。   至小说末段,浅村与龙司终于掘出鬼魂贞子的尸体。死亡时限过了,浅村安然无恙。岂非大团圆结局? 看到这里,我也以为故事结束了,深觉这虽然是一部紧张刺激的作品,但与它在日本所造成的轰动并不相称(作者铃木光司仅仅因为它,就被举为日本的斯蒂芬方穑 ?可是,最后一章———也是篇幅最小的一章,其实才是全书剧力万钧之精华所在。 当大家以为事情告一段落,松一口气时,第二天,龙司死了! 浅村收到龙司的死讯,震惊万分,因为浅村的妻子和女儿也因好奇看过录像带了!浅村心念疾转:究竟有什么是我在过去七天做过,而龙司没有做过的? 假如解决不了这难题,妻子和女儿过几天,也要步上死亡之路。 小说中浅村打出解咒的过程几近儿戏,但答案倒是叫人意想不到。读者这时想起作者预早布下的伏线,不由恨得牙痒痒。原来线索在本书三分之一已完会摆下。 事实上龙司在故事中段,正与浅村讨论时,曾提出关乎解谜关键的疑问:四名青年虽然少年人心性,但看过那样恐怖的录像带,按理说,即使不相信,也应该宁信其有,保以到最后,四人都没有照指示做呢? 讨论推理小说,最大的问题是,谜底是那样精彩,而推介的人却不能揭破。 至于转换的电影,限于时间,情节和人物作了必要的改编。大抵而言,电影偏重给予观众即时的影像震撼,小说则提供了藉由联想而不断繁衍和扩大的恐怖。 电影和小说各有可观处,不过两者并看,观感难免因部分内容预早知道而打折扣。鱼与熊掌,两者不可兼得。建议是:先看小说,再看电影。
上一篇:甘为他人背黑锅
下一篇:到底是谁在主宰我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