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时尚表现出的模式
  194阅读 0评论2009-01-31 z5xp7tm7
    分类:
 
 一种社会,往往表现出这样的模式:缓慢地兴起,逐渐积累能量,然后发展到顶峰,再往后就是势头逐渐衰落
直至彻底消失。这其中存在着一条增长曲线和一条衰退曲线,由这两条曲线构成的一条近乎对称的正态曲线,就是一种社会时尚从出现到高峰再到衰亡的完整周期。具体地说,它包括由提倡到传播、普及直至下降和消失等五个阶段。提倡是时尚的前奏,时尚虽未形成,但在少数热衷标新立异的人身上已有反映。一旦某种新潮能够通过某些渠道获得更多的人的承认、赞赏、接纳和模仿,便进入传播阶段,并往往形成社会时尚流行的初潮。接下来便是普及阶段,社会时尚的扩散速度加快,扩散的范围更广,直到出现流行的最高峰。普及使得社会时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迅速降低,社会时尚流行一段时间后,势头一般会逐步减弱,参与者的兴趣开始转移,当另一种新潮崭露头角并迅速扩展时,原有的社会时尚便消失了。当然,也有少量的社会时尚会有比较强的生命力,它能够作为人们的基本行为模式固定在社会生活之中,成为日常的习惯、常规乃至传统,成为社会大众的基本生活方式。比如,中山装、女子短发等就是这样。
在社会时尚的演变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人们在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敏感程度和应变能力方面的差异,他们受社会时尚影响的程度以及介入和舍弃它的时间先后是有所不同的。人们介入以及舍弃社会时尚的非同步性,正是社会时尚流行出现增长和衰落曲线的基本原因。另外,任何一种社会时尚都不会一下子在整个社会中流行开来,也不会在整个社会中顷刻间消失殆尽。最常见的方式是,一种时尚在一个社区或一个阶层中消失的同时,迁移到另一个社区或另一个阶层。比如,从城市迁移到农村,从上层迁移到下层。在这种迁移的过程中,社会时尚的具体形态、表现方式、新异程度以及追求者的自我涉人性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这便是社会时尚演变中的变异性,也是时尚在流行过程中最终发展成为时狂的主要原因。“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转的《后汉书马援传》)这首我们十分熟悉的汉代民谣,为此作了很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