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所引进的胡服的样子

375阅读 0评论2009-02-25 z5xp7tm7
分类:

赵武灵王所引进的胡服是什么样子的呢?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认为主要是废弃上衣下裳制,特别是废弃下裳而只着袴。 近代非常赞同这种观点,他写过一篇《胡服考》,其中说: 古之亵衣,亦有襦袴。《内则》“:衣不帛襦袴。”《左氏 传》“:征褰与襦。”褰亦袴也。然其外必有裳若深衣以覆之, 虽有襦袴,不见于外。以袴为外服,自袴褶服始。然此服之 起,本于乘马之俗,盖古之裳衣,本乘车之服,至易车而骑, 则端衣之联诸幅为裳者与深衣之连衣裳而长且被土者,皆 不便于事。赵武灵王之易胡服,本为习骑射计,则其服为上 褶下袴之服可知,此可由事理推之者也。虽当时尚无袴褶 之名,其制必当如此。张守节废裳之说,殆不可易矣。 王氏这段话,从先前的端衣和深衣等的形制上,从便于骑射的实用价值上,从胡人与汉人生活仪俗上,说明了张氏论点的合理性。虽然袴褶服的名称始见于汉末,但由其推之于赵武灵王,也是确切的。《事物原会》引《舆服杂事》称“:赵武灵王有袴褶之服。” 所谓褶,即是上衣,也是着之于外的,一般认为是一种短身,也有人认为是左衽的短袍。左衽是胡人衣式的特点,广袖想是胡俗窄袖,为适应汉人服式而演变过来的。 除此之外,胡服还有三样东西让后世汉人受用不尽,那便是靴、冠和腰带。 古代的鞋子也有用皮革制的,如《左传》中即载有用豹皮士冠做的舄,《仪礼礼》中也有关于“冬皮屦”的记载。但这都是没有统的,而靴是有统的,它是北方民族所穿,以其便于跋涉于水草之间,适应于游牧乘骑。赵武灵王既改胡服,也必变履舄而改着靴。 刘熙《释名》说“:古有舄履而无靴,靴字不见于经,至赵武灵王始服。”《中华古今注》也称“:靴者,盖古西胡也,昔赵武灵王好胡服,常服之,其制短靿黄皮,闲居之服。”这里的“靿”,就是指靴统。这大概是中原汉人着 靴之始。
上一篇:爸爸要告诉胎儿一天的生活
下一篇:注意对胎儿的意识方面的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