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属于我们

486阅读 0评论2009-10-10 z5xp7tm7
分类:

这是姜文的导演处女作。 马小军在火车站的候车室偶遇少年时代的恋人米兰,于是,旧日的情景再次浮现在他眼前。 七十年代中期。十五岁的马小军溜出校门,打开一幢灰楼顶层的一家房门,他看见了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的一张少女的彩照。他爱上了她。但一直到他和他从前的坏伙伴高洋、高晋以及一个大胆的女孩于北蓓混在一起之后,照片上的女孩,米兰,才奇迹般地出现了。马小军对米兰死缠硬磨,才得以有机会经常去米兰家,象姐弟一样随便地说说笑笑。高晋他们一伙还和另一伙男孩子打架,虽然马小军认出了其中一个是他同学,但他还是毫不留情地用砖头砸他。后来,高晋和米兰打得火热。马小军开始中伤米兰。在他和高晋过生日那天,他非要米兰“滚出去”,高晋护着米兰,两个人差点打起来,马小军的眼泪夺眶而出,他们又和好了,他不再攻击米兰,而和于北蓓混在一起。 他还记另一件事,他在灿烂的阳光下,在水池里洗澡的时候,被他们打过的那伙人对他轮番进行攻击,他在水中挣扎,饮泣... 本片是根据王朔原著小说《动物凶猛》改编,是姜文导演的处女作,虽以“文革”为背景,却不写政治,反而把故事焦点放在少年的成长经历上,具有姜文本人的生活体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点忧伤却又不失快乐的青春故事。 不是每个人都有部队大院成长的经历,也不是每个人都会赶上“文革”,但每个人都经历过16岁的夏天,每个人都曾经在六月正午灿烂阳光的曝晒下。这部电影记录的是一段在无序的年代中疯狂生长的少年岁月,虽然带着那个特定时代的印痕,但更多的是所有走过青春的人都能体会的灼热,欣赏完这部用转换的电影以后,一股久久不曾感觉的暖流在人心中流淌,时而平静,时而奔腾,那是我们青春的躁动。 关于姜文的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最初的视觉记忆不是电影本身,而是这部电影的海报。那年秋天我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一位朋友的宿舍里看到了这张电影海报,也许是爱屋及乌,我至今认为这是我所看到的最能体现电影本身气质的中国电影海报。海报上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马小军戴着的那副墨镜和镜片中映照出的梦幻和激情,只有透过墨镜才能去审视和追忆那一段属于马小军们的历史。 再后来我看到了一张新闻照片,还是关于这张电影海报的。那年,正好是美国新锐导演昆廷·塔伦蒂诺到中国参加圣丹斯电影节。他参加了这部电影的首映式,这幅照片就是拍他趴在姜文签名的电影海报上,一脸的崇拜和发自内心的喜欢令人难忘。我想触动他情感神经末梢的不是别的,正是青春的梦幻和激情,虽然他不能真正了解中国“文革”的历史背景,但有一些东西是没有国界的。这种个人主观化的青春梦幻和激情洋溢全片,少年的不羁和放纵,爱情的追寻和失落,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历史,都是想象中的历史。有一段画外音可以看作理解这部电影的一个关节点:“70年代中期,北京还没有那么多的汽车和豪华饭店,街上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比我们大几岁的都去了农村和部队,这座城市属于我们。” 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创作者的价值判断,即现实是毫无诗意的物质世界,而70年代中期,“空城”北京却是他们青春的梦幻和激情诗意栖居的所在。
上一篇:爱他,就放他飞吧
下一篇:不要自以为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