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我们先不考虑BTR0中的SJW位和BTR1中的SAM位。那么,BTR0和BTR1就是2个分频系数寄存器;它们的乘积是一个扩展的分频系数。即:
BTR0×BTR1=F_BASE/Fbps (1)
其中:
内部频率基准源F_BASE = Fclk/2,即外部晶振频率Fclk的2分频。注意任何应用中,当利用外部晶振作为基准源的时候,都是先经过2分频整形的。
(1)式中,当晶振为16M时,F_BASE=K
当晶振为12M时,F_BASE=6000K
Fbps就是我们所希望得到的CAN总线频率。单位为K。
设(1)式中BTR0=m,BTR1=n,外部晶振16M,则有:
m • n =/ Fbps (2)
这样,当Fbps取我们希望的值时,就会得到一个m * n的组合值。当n选定,m值也唯一。
n值CAN规范中规定8~25。(也就是BTR1的值)基本原则为:Fbps值越高时,选取n(通过设置BTR1)值越大。其原因不难理解。
我假定一般应用中选取n=10,也就是:
同步段+相位缓冲段1+相位缓冲段2 =1+5+4
则(2)式简化为
m=800/Fbps
m的最大设置值为64,最大分频系数m*n=64x25=。因此标准算法中通常以16M晶振为例。其实有了公式(1),任何晶振值(6M~24M)都很容易计算。
SAM的确定:低频时,选SAM=1,即采样3次。高频100K以上时,取SAM=0,即采样1次。
SJA重同步跳宽选取: 与数字锁相环技术有关。n值选得大时,SJA可以选得大,即一次可以修正多个脉冲份额Tscl。n值小或频率低时,选SJA=1。即BTR0.7和BTR0.6都设为0。
问题: 1、中,BTR1中相位缓冲段1为什么设计的比相位缓冲段2大8个Tscl ?按道理应该一样才对。
2、下例BTR0和BTR1的设置有什么问题?
BTR0=0x40, BTR1=0x1C。
参数说明: CAN_ByteRate 波特率(Kbit/s) BTR0 BTR1 *
:* 0 5 0XBFH 0XFFH *
;* 1 10 0X67H 0X2FH *
;* 2 20 0X53H 0X2FH *
;* 3 40 0X87H 0XFFH *
;* 4 50 0X47H 0X2FH *
;* 5 80 0X83H 0XFFH *
;* 6 100 0X43H 0X2FH *
;* 7 125 0X03H 0X1CH *
;* 8 200 0X81H 0XFAH *
;* 9 250 0X01H 0X1CH *
;* 10 400 0X80H 0XFAH *
;* 11 500 0X00H 0X1CH *
;* 12 666 0X80H 0XB6H *
;* 13 800 0X00H 0X16H *
;* 14 1000 0X00H 0X14H *
采用晶体,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