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与社会经济发展论坛征文通知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三分之二以上为丘陵山地。这里是我国资源的富集区,其中矿产约占全国90%,森林约占80%,水资源约占75%,水能约占85%,……。广袤的山区既是支撑我国发展的资源供给地,也是洪涝、干旱、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区。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山区居民生活和资源开发利用带来极大的困难,危及到山区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重大工程安全,严重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有2/5的人口居住在山区,97%的少数民族县位于山区,大都面临着山地灾害与贫穷的双重困扰。因此,山区减灾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同时也是国家工程安全和协调发展的战略需求。由于灾害分布广泛,成因复杂,预测困难,且常常具有灾害的链生效应,给防灾减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何科学地开发利用丘陵山地的自然资源,保护山区生态环境,提高山地居民生产生活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安全保障、促进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各级政府和科学家共同关注的课题。山区减灾与可持续发展也是国际热切关注的重大议题。联合国曾将2002年定为“国际山区年”,并把“山区的减灾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当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
为了进一步增强山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安全,改善山区生态环境,促进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调宣部、重庆市科协联合有关单位和部门,拟于2010年10月中旬在重庆举办“防灾减灾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论坛”。
一、论坛时间:2010年10月19-20日
二、论坛地点:重庆市金冠大酒店
三、论坛主题:防灾减灾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四、论坛议题:
1、孕灾条件与主要灾害的形成机理;
2、灾害的动力过程与成灾机制;
3、灾害的监测技术与预警报方法;
4、灾害治理工程技术;
5、灾害风险分析与山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
6、山区资源开发及其减灾对策;
7、山区减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
8、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五、参会报名:
欢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和管理的科技工作者和有关领导报名参加本论坛。请拟参与者于2010年8月25日前将报名表通过电子邮件提交给联系人。
六、论文征集:
为便于与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本次会议将编印《防灾减灾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论坛文集》。论文摘要应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电子信箱、关键词(3-5个)、摘要正文。每篇摘要正文字数500~700字,不列参考文献。欢迎提交全文。文件格式:*.doc。请于2010年9月15日前将论文摘要(全文)的电子版发送至论坛联系人。
七、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中国地理学会
2、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应急办、重庆市国土房管局、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中国地理学会区域规划研究分会、重庆市地理学会
3、学术委员会:
陆大道(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 度(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燕华(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研究员)
王春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部长、研究员)
王康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史培军(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
崔 鹏(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山地分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研究员)
樊 杰(中国地理学会区域规划研究分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金凤君(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顾林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4、组织委员会:
主 任:李天安(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
洪天云(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区委书记)
委 员:杨宏伟(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区委副书记、区长)
张国友(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研究员)
刘承升(重庆市黔江区区政府副区长)
欧阳林(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
刘万振(重庆市应急办副主任)
周时洪(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
张基荣(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助理)
韦方强(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副所长)
王建力(重庆市地理学会理事长)
刘德瑜(重庆市黔江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八、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参会回执和参会论文请提交至)
1. 通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科协大厦16楼“防灾减灾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论坛组织委员会”(邮编:400013)
2. 联 系 人:雷颖茹舒 抒
3.电子信箱:
4.联系电话:023-63003526 023-63004500
5.图文传真:023-63003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