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竽歲月

2154阅读 0评论2007-08-06 黃志華
分类:

 
  在影碟店見到一張《孔雀──王磊笙獨奏音樂會》的DVD,這王磊,據介紹,是中央音樂學院第一位笙專業碩士研究生。
 
 
  笙,我也曾略懂吹之。

 

  大概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為了所屬的業餘中樂團──女青中樂團的需要,我便學起吹笙來,那時才發覺,笙在中國雖然歷史悠久,《詩經》中不也有「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之句嗎?但是卻一直被忽視,至少是不會認為可以獨當一面的,所以,傳統的笙獨奏曲幾乎是沒有的,而在建國前後,笙僅有十七簧,是經歷史倒退後一直簡陋若此。

 

  記得當年學了一個短時期,便大膽的參加校際音樂節的比賽,而笙這樂器實在太冷門了,參賽者屈指可數。由於曲目非常欠缺,那次我是自己把《彩雲追月》編成適合廿一簧笙發揮的曲子去比賽,還僥倖在寥寥參賽者中掄元。也不管參賽人數,我就讀的中學為此替我高興不已,讚賞一番。說實話,我真覺自己是「濫竽充數」的,只是那時樂隊一時找不到吹笙好手,才讓我「充數」。
 
筆者青年時代吹笙的照片,是一把擴音笙。
 
 
  笙的結構很巧妙,雖是簧片樂器,但吹吸都能發同一個音,口琴卻不能這樣,有的簧片只能吹,有的簧片只能吸,如果連續幾個音都是吸的,都很辛苦啊。但吹笙也是挺多麻煩工夫的,因為調音是要以滴蠟刮蠟來進行的,而過程我總覺得有點不衛生(現在不知是否還是這樣調音?)再說,吹笙者總不免有口水流進笙斗裡,要清理亦是麻煩事。

 

  算來,也有廿多年沒有吹笙了。而今看着王磊這張笙獨奏DVD,往事又到心頭。我想,笙雖是歷史悠久,卻一點歷史包袱都沒有,笙曲愛怎麼寫都成,反正都沒有傳統可依,不過,筆者還是很怕聽那些前衛作品,像這影碟裡的《天際風聲》、《西藏的聲音》就是,我倒是懷想起五、六十年代的一些笙曲,比方說有一首好像喚作《水庫迎來金鳳凰》的,充分發揮了笙輕清飄逸的優點。回說一下,王磊這DVD,片頭那幾句笙調也很有吸引力,但偏偏好像是「正文」裡沒有的。

 

 

 
 
 
 
 
 
 
 
 
 
 
 
 
 
 
 
 
上一篇:鄭國江長篇(6)
下一篇:鄭國江長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