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發表於2011年7月30日的《南方都市報》「粵詞閱好」專欄。見報標題是「以詞相扣原典,用心懷念故人」。
粵語流行曲的歷史年月,早就能以十計,也因此可以有自己的「典故」,像上一個年代,梁漢文有一首《零時十一分》,那是「典」出於1980年代的粵語老歌:葉蒨文主唱的《零時十分》。近日,梁漢文有首新歌《一再問究竟》,又是類似地用上「典故」,今次「典」出自陳百強在一九八五年灌唱的《不再問究竟》。
《零時十分》和《不再問究竟》都是林振強填的詞,而且都是他的傑作。大抵這樣,後輩詞人都很樂意以他的名作為「典」,借以致敬。但筆者相信小克為梁漢文填這首《一再問究竟》,還兼有向陳百強致敬的意思的。
說起來,《一再問究竟》的鋼琴前奏及過門,開始幾個音很像動畫片《魔女宅急便》裡的一段配樂,這不知算不算另一種「用典」。話說回來,由於歌詞用了「典」,如果欣賞者對於原典《不再問究竟》甚是陌生的話,其欣賞興味將大打折扣。奈何這篇短文,也不大可能擠出空間援引原典的句語,最多只能交代一下故事梗概。
《不再問究竟》是寫詞中主角是傷心人,屢被一個天真小孩的無心話語刺激,情感幾乎崩潰,他只好主動去陪小孩子去玩耍,免再被這小孩的無心說話刺激。
《一再問究竟》寫的是那個天真小孩長大了,有自己的傷心事,才明白當天「一再問究竟」其實會害苦那位哥哥。
面對自己的傷心事,這位已長大的男孩「縱心智熟了」,卻禁不住向自己「一再問究竟」:「鳥在籠內,為何靜默了……美夢仍在,何事被動了……渴望永久的為何定要走?」這些問號看來也在補充說明當年那位哥哥亦曾有過的疑問,是語帶雙關的。不過,長大了的男孩雖然似乎將要「重演這一晚既定劇情」,卻沒有另一個孩子出現了,他反而可以一心避靜,並明白到「不再需要問究竟」,只是「用沉默當治療」。
每聽到這《一再問究竟》裡兩句回應原典的歌詞:「刻意數數星星」、「怎也不哼一聲」,竟總是想到陳百強離世前鬰鬰寡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