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日與與江慧芬老師合作,在樂茶軒演唱筆者的「詞樂」拙作,再仔細端詳所唱的三首「詞樂」,發現在調性上委實多元。
《西河.金陵懷古》是唱G調的,
《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是唱F調的,
《青玉案.元夕》是唱D調的。
傳統民間音樂常用的四個調,這兒已佔了三個(還有一個是C調)。
《西河.金陵懷古》是採用乙反音階來譜寫的,只有「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兩句是轉回正線音階。所以,勉強用西方音樂的概念來說的話(若用中國音樂概念來說反而沒多少人明白啊),是只有採用正線音階的那兩句是在唱G調,其餘的部份,有濃烈的d小調色彩。但妙在整首歌都是用G調來記譜的,而且其中沒有任何升降音。而秘密則在於其中的 fa 和 ti 是「中立音」而不是十二平均律音。
《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之中,
「沙場秋點兵」一句以「忘工」手法暫轉到降B調去。
「可憐白髮生」一句以「壓上」手法暫轉到C調去。
不過,雖然一首歌含有三個調門,由於「忘工」和「壓上」手法都是便於使用「相對固定名法」來記譜(按:西方音樂一般只有「固定唱名法」和「首調唱名法」),所以整首歌都仍是以F調記譜,其中也沒有一個異於自然七聲音階以外的升降音,因此,對於歌者或奏樂者而言,根本不需要有轉調的意識,卻實在已於某些地方唱奏出轉調的效果。
每一次見到這些妙處,就多一次敬佩中國民間音樂人的大智慧!
《青玉案.元夕》的上闋,是採用了商調式的,即以 re 音作為該段曲調的主音。下闋則轉到宮調式去,即以 do 音作為後半段曲調的主音。不過調式雖然改變了,而且調性色彩的差異是頗明顯的,但整首歌從頭到尾是在D調上唱奏出來的,在調高上並沒有任何改變。這又展現了中國民間音樂人另一大智慧!
從他們的大智慧中創造出來的東西,極有效用卻極易操作,就像彈白鍵那般容易。這些大智慧的結晶,筆者是永遠也學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