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界有些朋友認為類音階會隱含音高,
比如「三」隱含的音高是 mi 、「九」隱含的音高是 re ,「四」隱含的音高是 do …… 等等。
小弟向來對此說不敢苟同。
近年對1930年代至1950年代的一些創作歌仔看得多了,
是可以看到一點譜曲時的取音趨向。
以正線這個調門來說,
通常「三」音高字會在 re 至 so 的範圍取音,
「○」音高字則會在低音區的低音re 至低音 so 的範圍取音,
至於「二」和「四」這兩種音高的字,則一般是在低音 la 、低音 ti 和 do 這三個音中取音,其中,「四」音高字往往取 do 音,「二」音高字則常是取低音 la 或低音 ti 。
當然,有時是會有所飄移,
「三」音高字偶然也會用 do 音、「○」音高字偶然也會用低音 la ,等等。
其實,看一些廣東民間歌謠的研究資料,
不少民間歌謠也是這樣取音的,
這可說是廣東人以字句化為樂音時,自然而然的取音習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