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和成长

250阅读 0评论2009-10-19 gzyv7867
分类:

很早以前看的这部电影。泡桐树中学17岁高中少女何风是一个非常叛逆的学生,尤其喜欢玩刀子,单亲家庭的空虚和寒冷使她变本加厉地扮酷。班里转学来了个身材魁梧的包京生,他一来就向何风喜欢的男孩子陶陶发出挑衅,而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陶陶竟不应战。一向受陶陶保护的富家子阿利只得被迫追随包京生。陶陶的软弱令何风大失所望,两人因此分手。陶陶爱上了班里的才女伊娃,风又妒忌又伤心,转而投入包京生的怀抱。因为缺席了期中考试何风和包京生被学校处分,包京生被开除学籍,但他却不肯离开。有了班主任撑腰的陶陶和包京生终于爆发了正面冲突,陶陶最终获胜。失意的包京生偷了何风的刀子挟持了阿利,最终被逮捕……主人公何风一直敬佩传说中正直勇敢的费拉斯,凭过人的勇气和无尽的智慧,屡屡仗刀化敌于无形,而在现实中,刀子却是伤害它的主人。 经典,就意味着要打动人心。《泡桐》最大的难成经典之处就在于没有那种心痛。这种心痛,在很多经典影片中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美国往事》让我领略了友谊的末路,《天堂电影院》让我感受了追求的代价,《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每个半大孩子都会做的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沸腾了我心中曾有 叛逆。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在讲青春和成长,里面的小主角们都有自己的理想或梦想,这些理想可能与 现实,与家长,与真实生活中的自己,甚至有可能是与未来的自己产生冲突,然后他们挣扎,抗争或妥协 。在这些过程结束后,他们成长了或毁灭了,而观影的我,心痛了。 然而,《泡桐》与这几部的最大不同是,男女主角没有明确的理想甚至梦想。他们只是庸庸地“活着”。 当“活着”或者“活好一点”这一目的受到阻碍时,他们痛苦了,他们彷徨了。片中他们面对的问题有一 些时代意义却不真正具有代表意义。家暴,社会公正,公德沦丧,校园性问题(包括师生间),点到了, 却没有被合理运用在影片里,没有与人物的个性和命运紧密挂钩,所以没有更明晰更深入的探讨。 我用这个把电影转换了一下。青春,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成长,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一段刻骨的经历。所以这样的题材在全球都屡拍不断,又常拍常新。究其原因,大概是时代在变,人在变,所以每代人都有他们自己要回忆的青春和成长吧 。
上一篇:自食其果
下一篇:亮着灯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