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或许就是灵魂的双重生命

233阅读 0评论2008-12-19 h5xe224a
分类:

在这个里,每一个人类显得都是如此地渺小卑微。没有人能够说他了解了这个世界。我们生活在这一秒,却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生命出现了多种的可能性,或快乐或悲伤,或活着或,生命个体的消失是很容易的。你是否想过,或许在这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一个和你年纪相仿,容貌一样,名字一样,甚至生活经历也一样的同性人在和你做着一件类似的事情。你们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但是却能在心中感知到他或她的存在。这或许就是灵魂的双重生命,脱离开“人”的躯壳,你们其实拥有同一个灵魂。《双生花》似乎就展现了这个问题。 波兰的薇若妮卡和法国的薇若妮卡是两个几乎没有交集的平行的生命。但是她们却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她们有相同的名字,相同的容貌;从小学习音乐,并且热爱它;从小失去了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偏爱红色与黑色;住在相同风格的大房子里……这些仅仅是表面的相同,更重要的是她们在心灵上能够感知对方的存在。就好像波兰的薇若妮卡对她父亲说:“我有种奇怪的感觉,觉得自己并不孤单。我觉得这世上不止我一个人。”法国的薇若妮卡在波兰的薇若妮卡死后对自己的父亲说:“不久前,我心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觉,我觉得自己好孤单。突然之间,可是身边的一切如故。”父亲答道:“有人从你的生命中消失了。”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个体生命似乎在冥冥之中找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一个灵魂。或者说,是一个灵魂分解成了两个不同的个体生命。其中一个的生命消失以后,另外一个能够感知到,并且同过自己的生命将灵魂延续下去,或者说是将生命延续下去。事实上,她们一直都彼此依靠,相互补充。好像那个木偶艺人,做出来两个一模一样的木偶。“因为表演的时候要操作她们,很容易把她们弄伤。”男人就好像是一个造物主或者说是一个上帝一样,安排了这一场戏,安排了她们的命运,她们有不相干的两个个体生命,但却拥有同一个灵魂。这同一个灵魂让她们俩相依,不论生或死。 她们俩在生命中仅有过一次的相遇,那场相遇伴随着一场革命,伴随着混沌与混乱,以及不安。波兰的薇若妮卡去参加乐团的面试,在途中经过了一个广场,遇到了一群慌乱的人群,本来她显得淡然自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可是一个男人无意中撞到了她,破坏了这种稳定的状态,于是她遇见了这个世界的另一个自己——法国的薇若妮卡。她在一瞬间似乎感到了愕然,不知所措,但是法国的薇若妮卡却随着人群拍照完全没有看到她。汽车转了整整一圈,然后离开。这便是她们生命中仅有的一次相遇,但却是她们俩从此以后脱离时间和空间交流的开始。 在转换的电影里,导演用了许多的方法让她们俩在一起。首先,大量的镜子,玻璃等具有反射效果的物体在电影里多次出现。于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人和在镜子或玻璃上出现的投影。此时,她们俩往往做着相同的动作,说一样的话,穿一样的衣服,所有的都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她们俩本来就不事独的一人,另一个总是换着一种方式出现在她们的生活中。她们俩的灵魂其实时刻都在交流。灵魂在这一刻似乎就不需要一个叫躯壳的东西了。导演运用这个反光道具十分自然,往往就是取材于浴室的镜子,车窗,门上的玻璃,丝毫没有刻意之感,就好像这个世界拥有这样的两条相似的有交流的生命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并且,除了这一作用以外,它们还成为了薇若妮卡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灵魂的方式。 在生命个体上,波兰的薇若妮卡似乎代表了,法国的薇若妮卡则代表着生存。而生和死也是电影从头到尾一直在讨论的。在生的周围始终伴随着。就好像波兰薇若妮卡死之前的那场戏,绿色的光一直笼罩着剧场,让人感到了凉意,暖黄色的光却一直出现在薇若妮卡的脸上。绿色和黄色,一冷一暖,恰恰是一死一生的最好诠释。这样的用光并不仅仅局限在这里,电影里许多处都是这样的设计。让我们在生的时候看到死,在死的时候又看到生。但是这里并没有绝望,和生存似乎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并不代表失去,却或许是另一个概念的永生。我们的生活就好像是一出木偶戏,上帝掌管着我们的命运,一切的一切都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安排好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沿着这已经设计好的轨迹,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一步一步地离开生存,一步一步地逼近。电影里那个木偶剧家就似乎充当了上帝这个角色,做两个一模一样的木偶,让之死却又让之重生。我们每个人在面前都是无能为力的,和生存之间并不会有一条清晰的界限,我们永远都是在迈向,生存就是为了。生命最好的状态或许并不在于动,而是在于宁静,最好的状态或许并不在于静,而是在于运动。 生与死似乎变得不再重要,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有灵魂。
上一篇:胎教对儿童语言发展有显著的影响
下一篇:孩子的爱好和才能与胎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