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厓山》 2014年1月17日 04:25
海風輕拂,八十里、千載銀洲湖岸;
戰火遺民,噙血淚、心銘前朝舊憾;
帝子隨波,慈元殉國,徒惹今朝歎;*
明人輕哕,滅宋華胄弘範。*
芳草寂掩蠔陵,引周公蘊淚,碑文詳覽;*
古木蟠龍,何忍記、酣鬥恩仇胡漢;*
立石閑觀,遠帆孤影照,逐歸平淡;
夕陽余燦,晚霞無記前難。
(昨天晚飯後小睡,醒來已是夜半,閑來翻看舊照片。多年前在慈元殿附近用膠卷拍攝的一幀銀洲湖舊照片,引起了我對宋元崖海之戰的一些遐想。作爲新會人,自己對這些歷史掌故自小耳熟能詳,感觸甚深,遂按照《念奴嬌》的格律,學著填出這首詞。)
注釋:
*元將張弘範本爲漢人,率兵滅宋後,在海戰之地勒石立字“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于此”。明代新會大儒陳白沙在遊崖海古戰場時見及此字,即命人加鑿“宋”字于前,變成“宋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于此”,藉以唾罵其數典忘祖之舉。
*慈元,古人稱母親爲家慈,元爲首也。宋史記載,崖海戰敗後,小皇帝趙昺在丞相陸秀夫背負其蹈海之前,只留下了一句話:“母后安在?”在場人無不失聲涕泣。而楊太后在得知小皇帝殉國後,拊膺大恸,隨即亦蹈海殉國。除張世傑突圍帶走小部份戰船外,被圍困的二十萬宋軍全部鑿沈戰船投水殉國,無一投降蒙元,過後海上浮屍十余萬,其狀之慘烈,今天的賣國者應感汗顔!明朝立國後,後人表其貞烈,經陳白沙提議,在海戰故址附近覓地建慈元殿(崖山祠)以祭祀他們。
*楊太后蹈海殉國後,鄉人將其遺體打撈起進行殓葬,因爲當時蒙元當政,不敢泄露其身份,鄉人遂用蠔殼作爲築陵墓材料兼作記號,將其殓葬起來,委托專人世代爲其守陵,並將楊太后陵稱爲“蠔殼陵”(今猶存 ),守陵者後人將慈元殿稱爲“國母殿”。1958年,周恩來總理視察新會,在考察崖門海軍基地建設之馀,曾專程到崖海古戰場及慈元殿故址憑吊,長時間伫立于崖山上遠眺、沈思,並細讀慈元殿碑刻。
* 有關蟠龍山桔(纏龍山桔)的傳說,相傳宋帝趙昺在厓山(今作崖山)蹈海殉國前曾把龍袍挂在山桔上,袍上的龍就纏上了山桔樹,桔樹杆像金龍一樣,人們從此將其稱爲“蟠龍山桔(纏龍山桔)”。周總理到崖山時,鄉人曾送贈一支由蟠龍山桔樹制成的手杖給他,並向他講述了這個傳說。
《念奴嬌》詞牌變格格律: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中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仄(韻)。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韻)。
平平平仄,仄中平仄平仄(韻)。
中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仄(韻)。
中平平仄(韻),仄平平仄平仄(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