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周慕瑜」(外一篇:重提千斤筆,再跨伏櫪馬)

2211阅读 0评论2009-06-30 黃志華
分类:

 
  本文原載於19821029的《唱片騎師週報》「周慕瑜之頁」。
 
  最近我已沒有替《成報》撰稿,但「談歌說樂」和「周慕瑜」這個名字仍舊天天見報,惹來不少問題和煩惱。
 
  例如,不少圈內或圈外的朋友問:為甚麼你的筆調和語氣突變,風格大改?又例如:想不到你的見解觀點竟然會是這樣的!
 
  有朋友甚至把剪報拿來給我,指指點點:看,本屆「城市民歌」比賽已經舉行過,你還在談去屆的參賽作品,怎麼搞的!?
 
  另一位帶着狐疑的目光:你有三十年賭馬經驗?今年多大?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原本不願公開解釋,但恐怕更多讀友和不認識的圈內朋友加深誤會,揹上不明不白的「責任」(可能還有「黑鍋」),同時也不想「叨光」,唯有和盆托出。

 

  「周慕瑜」這個筆名,是《成報》現任總編輯所擬,以前在錦繡版的「流行曲彈讚」和而今談天版的「談歌說樂」欄名,也是他取的。

 

  「周慕瑜」漸漸寫出名堂,我也愈寫愈怕;俗謂「得罪人多,稱呼人少」,除非不寫批評文字,否則免不了。捱了幾年,終於要求「收檔」,好讓自己喘息一下,太太平平過日子。就這樣,錦繡版的「流行曲彈讚」結束。

 

  到本年初,《成報》老總來電,邀約東山復出,聲明可以用較輕鬆的態度東拉西扯,總之跟歌曲與音樂有關便成,欄名也改為「談歌說樂」,不用硬繃繃。

 

  我一向感激這位同行前輩的禮遇,稿費一加再加,推辭的話說不出口。姑且試試吧,於是重新在《成報》展示「猙獰」的面目,幾個月下來,發覺自己真的不行了,雖說東拉西扯,但很難避免不涉及批評。而且,個人學養有限,時間有限,天天寫、日日寫,跳不出舊框框尚在其次,如果因為敷衍塞責而評介得不夠周全甚至謬誤連篇,對不起別人也對不起自己。同時,可以引起談論興致的歌曲實在少,老套的東西,同樣老套的意見,讀友不悶,先把自己悶死了。

 

  硬着頭皮,二度提出「歇業」,附帶要求保留「周慕瑜」這個筆名,因為我已以真面目示人,譭譽與共,不能分割。

 

  那知停筆以後,「周慕瑜」還是天天在「談歌說樂」,我的太太和我本人先後致電《成報》老總詢問,他說:我已在考慮用甚麼來填塞這欄,但現在還沒有想出來,快了快了。

 

  沒法子,在情,他是「周慕瑜」這個筆名的創作者,在理,私人姓名並無專利註冊權。唯有求神拜佛,他盡快找到其他東西取代此欄。

 

  在此事解決前,我特別聲明:各位所認識的周慕瑜,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假若將來除《唱片騎師週報》外,我另替別家撰稿(包括在《成報》「重作馮婦」),會預先在這裡賣「廣告」。

 

 

                x              x              x              x              x

 

  以下文字原載於1983311的《唱片騎師週報》「周慕瑜之頁」。

 

  關於《成報》「談歌說樂」一欄事件,我曾在這裡說過,希望有解決的一天。這個希望終於實現了,不過要付出代價。

 

  由三月四日開始,我已重新提筆上陣,天天跟大家見面。

 

  以往怕寫的原因,不想四處樹敵。而且月旦他人,有時限於學養,可能會有偏差,造成不公平,寢食難安。不寫,既可免開罪仁人君子,也不用擔幾如履薄冰的心情,下筆如千斤。平平靜靜,樂得逍遙。

 

  這次「意外」,卻又令我頭大如斗,面對朋友的詢問、讀友的關懷,更添幾分氣悶。

 

  好吧!把心一橫,重提誓斤筆,再跨伏櫪馬,甚麼也不去想了,這是徹底解決的唯一方法。

 

  答應下來後,才懂得思量,往後的路向怎麼走?

 

  「放輕鬆點吧!着重介紹,次及批評。」就這樣決定,做不做得到,那是後話。

 

  尖銳與圓滑、率直與隱藏,都真是困擾我的「情意結」,不單寫東西方面,還包括日常生活。

 

  都已接近中年了,打滾半生,卻還如此窩囊,真想賞自己幾巴掌。

 

 

 

 

 

 
 
 
 
 
 
 
 
 
 
 
 
 
 
 
 
 
 
 
上一篇:南音精神裡有搖滾精神?
下一篇:一首詩逼死一個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