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望望,似乎八十年代,香港連流行曲創作比賽都比別的年代多。
近日才把這保存了近三十年的「國際青年年香港流行曲創作邀請賽」的場刊尋找出來,由是不免勾起些記憶。
場刊內還夾了一張剪報,剪自《香港商報》1985年9月7日的娛樂版消息。消息的報導者居然是自己。其實同年六月便已離開該報,轉到《新時代雜誌》為何還會為該報寫這段音樂消息?原因早忘了。
場刊內有自己親筆記下的賽果:
冠軍:《十萬個明天》
亞軍:《十字街頭》
季軍:《恕難從命》
最佳編曲:《恕難從命》
最佳演繹:張學友(演繹《恕難從命》)
比賽演出嘉賓是許冠傑,我在場刊中特別記住他當晚唱的一句歌詞:「豈能及漁燈在香港」,這說明至少在1985年,《鐵塔凌雲》已經曾把那句歌詞改成這樣。
冠軍歌曲《十萬個明天》,由李中浩和楊楚營合唱,約一兩年後,楊楚營便離世,林慕德痛失愛將!印象中,不知誰給我聽過楊楚營錄唱的《去吧》,後來,由陳慧嫻把這首《去吧》灌成唱片。
坦白說,冠軍歌曲現在已沒有甚麼印象,最深印象的卻是季軍歌曲《恕難從命》,而亞軍歌曲《十字街頭》也頗喜愛的,比如八八年的時候自行選歌錄製了一盒卡式帶,命名為「潘源良非情歌冷盤」,其中就有這首《十字街頭》。
場刊的序言內有云:
近年來,本港音樂事業發展蓬勃,無論在灌錄唱片、製作演唱會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不過,本地創作歌曲,始終是發展比較緩慢的一環。儘管本港的唱片公司都曾經嘗試採用本地作品,減少改編外來的流行歌曲,可惜一陣子的努力很快便被日本歌曲、歐西流行歌曲熱潮淹過,改編歌曲又再一次如雨後春筍滋長起來。
香港電台在去年中,即構思舉辦一個鼓勵本地作曲家多創作,鼓勵本港唱片公司多採用本地作曲家作品,提高本港作曲家地位的邀請賽……
別的不說,這次比賽,旋律的評分佔總分六成,歌詞只佔一成,作曲家的努力也真獲重視!奈何香港電台搞這類比賽,總是搞一兩年停好幾年以至停好幾十年……
場刊封面